作家夏目漱石做老师时,学生将“I love you”翻译为“我爱你”,他说不如译为“今夜月色真美。

东方文化偏于蕴藉,很多情意难以开口,用星辰明月的名义说出来,说的人松了一口气,听的人也怦然心动。

中国的唐诗里,星辰与玉轮的意象,除了爱情,能表达的还有许多……

我爱你今晚月色真美用唐诗怎么表达

☆星

金星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馀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唐·王维·《陇头吟》

天色阴暗,一位满怀苦处的少年,登上长安城的瞭望楼看星星。
忽明忽暗的星河中,他盯着金星的方向久久不语。

太白,即金星,也叫长庚星、启明星等。
在后世的影视剧与文学作品中,太白金星每每以慈眉善目的白胡子老者的形象涌现,本体是一颗主杀伐、掌祸事的星。

《史记·天官书》中记载:“太白失落行,以其舍命国。
……不有破军,必有国君之篡。
”意思是说,人们认为金星运行轨迹失落常时,国家必兵败,或国君被篡位。
诗中的少年遥望金星,这是急迫地想征战疆场了。

少微星

一别旧游尽,相逢俱涕泣。

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

痛饮连宵醉,狂吟满坐听。

终期抛印绶,共占少微星。

——唐·刘禹锡·《赠乐天》

刘禹锡与白居易堪称诗坛上的一段佳话。
他们怀揣共同的空想、认同彼此的才华。
在一贬再贬的命运中,不论分隔多远,互换的诗文都从未间断过。

一日,石友久别相逢,通宵狂饮,泪满衣襟。
刘禹锡拉着白居易的手,浑身酒气地倾诉道:“终期抛印绶,共占少微星。
”好友啊,等晚点,我们就不干了,归隐山林去吧。

星象上,有一颗表示归隐的星星叫“少微星”。
《天官书》记载:“廷籓西有隋星五,曰少微,士大夫。
”古时归隐是一种风尚,官场浮沉中,青山绿水的悠然碧色,像诱惑的海妖,昼夜呼唤着“不如归去”。

牵牛星、织女星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杜牧这首绝句太有名,每年七夕都要被拉出来展示一遍。
诗中秋意浓浓,寒凉的夜色笼罩四野,重重深宫之中,一个宫女独坐在石阶上,遥望天边。
远方空空如也,唯有两颗虚幻的星辰在闪烁。
象征爱情、别离,与注定的相逢。

这是中国人最熟习的星象:牵牛星与织女星。
在东汉时已被授予浪漫的色彩,古诗十九首中,便有“迢迢牵牛星,皎皎天河女。
”的阐述。
光阴匆匆而逝,相隔清浅的银河,牛郎织女长久守望。

思念是否痛楚?面对同样的银河与星辰,词人秦不雅观给出了答案。
他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参星、商星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

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嫡隔山峰,世事两茫茫。

——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离去无法避免,今人尚且有网络可以保持联系,古人一别真是山高水长。
路途遥遥,地址易丢,一封信件寄出去,不知何时何日能到那人的手上。
更何况战乱频繁、医疗欠发达,一别可能便是永别。

天上有两颗星星,对应地面永久的别离。
它们一颗闪烁在东方,一颗隐没在西方。
此出彼没,永不相见。
名为“参”与“商”。
杜甫与朋侪赠诗,嗟叹人间一别,犹如参商。
分别时正是青春随意率性的时辰,再见时两鬓已覆上白霜。

故人相逢,能做的无非是歌一曲,酒十觞。
“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就把祝福别在襟上吧。
而嫡,嫡又隔天涯。

☽月

月·相思

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

白日行欲暮,沧波杳难期。

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

——唐·李白·《送张舍人之江东》

诗仙李白喜好玉轮,也爱赠人玉轮。
他听到朋侪王昌龄遭遇贬谪,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送张舍人远行时,说幸好你去的吴洲也有玉轮,虽然远隔千里,遥望同一轮玉轮,也可聊慰相思。

徐小凤、蔡琴等浩瀚歌星翻唱过的《明月千里寄相思》,歌名与诗句的尾联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趣的是,民国时,原唱吴莺音以为曲调不美,险些没有献唱。
这样后世又将少了一首,充满绵绵怀念的相思之曲。

月·思乡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游子在异域流落,失落意时,举头见一轮明月,难免会忆发迹乡。

想着旧时的一草一木,沐浴在月色下。
万籁寂静的夜晚,桂花被寒露沾湿,颤悠悠地轻摇。
那间局促的庭院,那条长长的归家的路,在影象里愈发模糊,却从未消散过。

月·孤独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唐·杜甫·《江汉》

众星寄托千般情绪,人们犹嫌不敷,将孤独投射到玉轮深处,把它当做至交好友、漫长旅途上的陪伴者。

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洒脱中带着寂寞。
而另一边,杜甫失落意彷徨,满腔惆怅无法解脱。

他写下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爆发,人们流落失落所。
虽然心怀壮志,奈何人已老去,壮志难酬。
只得感叹,唯有天边一片飘忽的薄云与月色,理解自己的抱负。

月·永恒

相如琴台古,人去台亦空。

台上寒冷落,至今多悲风。

荒台汉时月,色与旧时同。

——唐·岑参·《司马相如琴台》

屈原在《天问》中,提出了两个超前的问题:玉轮如何能安稳地待在天上不坠下,群星又是如何排列?后来,他还关心起玉轮的圆缺,以及蟾蜍似的斑点。

人们仰望星空,面对苍茫无垠宇宙,总有满腹疑问。
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吐出的问题更多。
他说,为何我追不上玉轮,玉轮却不住地跟随我。
为何她从东海浮现,又隐没于西边。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一轮明月贯穿古今,诠释永恒。

今夜,仰望星月的你,不知有何种情思?

-END

-文章| 隧道景致

-图片|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