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首诗,历来推崇有加,缘故原由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襟怀开阔、思想高尚,墨客正派的品质在诗中得到真切的表露,令封建时期许多正派的为官者钦赏不已; 其次是借景 抒怀,情景交融,感情的抒发深厚自然;再次是构造安排颇具匠心,以叙别开头,从花又重开引出对朋侪的思念,从花开有时引出 “世事茫茫” 的喟叹,继而引出病愧思归的感怀,末了点出寓意。
可谓环环相扣,一气呵成,首尾呼应,十全十美。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韦应物品质崇高,以是相信李儋也是一位值得敬佩的正派之人。

序言[微风]

各位友友好,我是学习抄书,每天古诗分享的老伙子。
抄书只是条记,交友才是目的,赢利只是游戏,快乐才是真谛!
关注我,一起加油鼓励,永不言弃!

本日是我在头条抄书打卡的第155天,虽然每天收入菲薄,但一分也是爱的热度让我壮志满怀。
做人干事无非是为了心中那一份执念,要反面咸鱼有何分别呢?昨天头条君给了抄书展现量350旁边,阅读量比例一样平常,日总收益0.01元,这种情形已经司空见惯。
从元级跌到几分级别,这才是正常水平,情状很快归零,挺好。
近些天都是每天一篇诗文,这便是纯挚的抄书收益一两毛钱旁边。
不要气馁,抄书收入便是这么“丰硕”。
这里再感激友友们点赞评论互换生动人气,来,我们开始本日的古诗之旅吧!

头条抄书打卡第155天

抄书打卡 155 唐诗寄李儋元锡 品格正直高尚之人后人必铭记

注释[what]

①李儋:字元锡,是墨客的诗友,时任殿中侍御史,在京与韦别后,曾托人问 候。
墨客深感藩镇盘据,国衰民贫,心中忧虑,故寄赠此诗作答。

②“世事”句:当时京 都长安为叛逆朱泚所占,德宗逃往奉先,诗人为国家和自己的出息深感忧虑。

③黯黯: 同“黯然”,神采沮丧貌。
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④问讯:省视慰问。
《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庆多被病,或时不安,帝朝夕问讯。

诗词大意[what]

《寄李儋元锡》

[唐]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

去年花开与你相逢又分别,

今日花开已一年。

今日逢春花开放又是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

世事茫茫哟出息难以预见,

春愁黯黯独成眠。

春光里心情黯黯独自难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

一身多病想辞官归隐南亩,

邑有流亡愧俸钱。

见滁州百姓流亡愧对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

听说你托人来省视问候我,

西楼望月几次圆。

登上西楼望月又有几次圆?

作者简介[what]

韦应物(737—792),长安人。
唐玄宗时为三卫郎。
建中二年(781)为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江州刺史。
贞元初(785旁边)为苏州刺史,后世称为“韦苏州”。
所作词仅存《三台》、《转应》数曲。

韦氏家族主支自西汉时已迁入关中,定居京兆,自汉至唐,代有人物,衣冠壮盛,为关中望姓之首。
不但贵宦辈出,文学方面亦人才迭见。
《旧唐书》论及韦氏家族说:“议者云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
其孝友词学,承庆、嗣立力量;明于音律,则万里为最;达于礼仪,则叔夏为最;史才博识,以述为最。
”这些韦姓人物,还只说到中、盛唐以前。
中庸前期的韦应物,则可以说是韦氏家族中作为墨客造诣的一位。

韦应物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跟从游幸。
从前豪纵不羁,横行乡里,村落夫苦之。
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落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喷鼻香扫地而坐”。
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
贞元七年退职。
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诗歌赏析[what]

这是一首投赠诗。
寄赠的工具李儋,字元锡,曾任殿中 侍御史,与韦应物是诗交好友,两人唱和之作颇多。
唐德宗 建中四年(783),韦应物告别李儋,离开京城长安前往滁州 履新。
贞元五年(789)韦应物调任苏州刺史,在任上写下了 这首寄友之作。

首联二句对景怀友:去年花开正艳时,我与你相逢又别 离,到现在又是花开时节,不觉已经一年过去了。
言外之意, 花落犹有花开时,而你我却未能再相见。
诗以“花”起笔,即 景抒怀,去年花里与友相逢,自是人生快事,今年见花而不 见友,倍觉感怀思念。
花谢花开,不仅象征着光阴的流逝,思 友之情的增长,更有昨是今非、物换星移的意味。

于是,颔联二句,墨客从花落花开有定时的自然规律联 想到人间之事却茫然难以预见,只好带着满腹愁怀独自快 快成眠。
“茫茫”二字,包含着对自己无所作为、体弱多病忧 愁苦闷而又无可奈何的悲叹,也包含着他对边疆不宁、国力 日衰的凋蔽局势焦虑不安而又无能为力的哀愁。
在这种情 况下,他即便想睡,又怎能睡得着呢?于是引出五、六两句。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这是墨客“春愁 黯黯”的起因,也是他抵牾苦闷心情的真实流露。
到任往后, 韦应物常为疾病困扰,自感力不从心。
更为职守未尽而痛楚 腼腆。
特殊是想到苏州府境内那些出外逃荒谋食的百姓,更 感到辜负了朝廷的俸禄,愧对地方父老。
由此不免卧于病榻 而生辞辞官职、归田隐居之念。
“邑有”一句,极为恳切坦诚 地表现出韦应物正派、高尚的人品以及多病之身仍对百姓 疾苦拳拳在念的襟怀。
因此,一语既出,惊叹声便纷至沓 来。
范仲淹誉之为“仁者之言”;朱熹夸奖这两句好,认为“唐 人仕宦多夸美州宅风土,此谓身多疾病,邑有流亡,贤矣。
” 黄彻《碧溪诗话》中,更以此告诫“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 语。
”这些赞誉,是对韦应物思想肚量胸襟的高度评价,也是对颈 联二句在诗中地位的首肯。
以全诗来看,颈联堪称精髓所 在,起着统领全诗的浸染。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次圆。
”直到末了一联, 寄诗李儋的缘故原由这才点了出来:听说你想来探望我,我登上 西楼远眺,愿望你前来,玉轮都圆过几次了。
西楼,即不雅观风 楼,旧址在苏州境内长州子城西,唐时称为西楼。
墨客任职 他乡,身心交瘁,一腔苦闷正无处排解,忽闻朋侪要来探访, 欣慰、迫切之情是不言而喻的。
诗中不直言思友之苦,而以 月圆几度婉转抒之,其情其意,含蕴而且浓郁深长。
每天等、 月月盼的焦灼之感,久等不见朋侪来的失落望之感,全都融在 欲诉难言、欲哭无泪的“望月”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