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是中华传统雅乐,带有正声,能洗涤妄念,去暴躁,宁心神,从容得到审美极致,让你回到至高无上的自然和纯洁心态中。
癸卯仲秋,八月十六,南阳市卧龙区文联、南阳市播音朗诵协会、南阳古琴研究会以及兰馨琴舍,在东鑫中心花园,共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秋雅集活动。文化名家,专业琴师、原创音乐人,歌手,舞者,琴生,乐友,齐聚一堂,操琴歌唱,咏诗颂文,风轻月映,宁静悠然。
有诗为证:
高山流水觅知音,
莫道尘凡皆是客。
夸夸其言对月吟,
天涯何处不芳林。
【器乐弹唱诗朗诵】 《明月几时有》演奏: 党延春 钞艺峰 曾雪 刘萍 鲜琼
朗诵: 张志远 歌者: 陈浩飞 胡蝶
古琴曲《明月几时有》是明代万历四十六年张廷玉撰辑的《新传理性元雅》琴谱的第72首琴曲,来自于苏轼名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上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珠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时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北宋期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苏轼在丙辰中秋(公元1076年中秋节)作的。当时“乌台诗案”爆发,苏轼被贬至湖北黄州,当了一个团练副使,他在这里开垦了一块名为东坡的荒地,从此自嘲为东坡居士。
这一年中秋节,苏东坡因怀念自己的弟弟子由(苏辙),引发了自己入朝作官不易“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和对家乡亲人思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之感慨。没想到,这首词写完急速引起人们共鸣,尤其那些流落在外的游子,更渴盼归乡与家人团圆,连坊间黄发垂髫的儿童都在传唱。
很快这首词就传到宋神宗的耳朵里。宋神宗就命人把苏轼的词拿过来看,当他看到“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一句时,认为“琼楼玉宇”指的是皇宫,苏轼这么写是认识到自己阔别朝廷后,非常思念朝廷,思念天子,深受冲动,这是爱国爱君呀!
于是宋神宗考虑再三,就把苏轼从黄州调到了汝州,一个生产官窑汝瓷的较利益所。
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了对七年未见的弟弟的无尽思念,看似乐不雅观豁达的的语句,实则歌尽世间的悲欢离合。中秋之夜,皓月当空,萧瑟的秋风中,独自守着明月,把酒问天,想知道朝廷里到底是个什么样?内心充满孤独和无比思念。
传统中秋佳节,在中国已沿袭了几千年,至今人们仍借以此曲,表达对家乡的憧憬和期盼团圆的美好欲望!
演奏:史岩
《欸乃》是中国古琴名曲。存谱初见于明代汪芝辑《西麓堂琴统》(1549年),亦有人称其《渔歌》或《北渔歌》。曲意来自于唐代墨客柳宗元的七言古诗《渔翁》,故也有人认为此曲乃柳宗元所作。原诗: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涯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现在琴家弹奏的多为管平湖的节本。“欸乃”指的是桨橹之声,乐曲腔调悠扬,清新隽永,以山水为意象抒发感情,乃是托迹渔樵,寄情山水烟霞,颐养至静的一首名曲,散发出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也有人认为《欸乃》是表现舟子拉纤的音乐作品,曲中有拉纤的劳动号子音调“aoai”多次涌现,并一次比一次激动。全体音乐忧郁不平,是很有形象很有深度的主要琴曲。在古曲中,这样直接、详细地表现劳动的作品,是极罕见的。
目前琴界的认知是两种琴音共存。“欸乃”声有脱尘寓江海天河之游,物外烟霞之思,也有颐养至静,乐守天真之意。在乐曲中欸乃声以不同形式先后涌现,奥妙地表达了一种静中有动的意境,赞颂了大自然的奇丽景致,也反响了作者孤芳自赏的感情。
当代文学家茅盾在描写乌镇枕河人家时有“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的语句,可见听渔家的桨橹欸乃之声,显然是文人写实生活的特殊审美嗜好。琴曲《欸乃》正是古人用音乐的形式表现这样一种隐逸山水、寄情自然的文人化情趣。
【琴歌】《关山月》演奏:邓玉平 李红
乐曲《关山月》原为《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中的曲目,系守边战士在立时演奏的军乐,乐曲表现了征人思乡报国的情绪,也是汉代人们反对封建统治下兵役累民的情绪表达作品。
《乐府诗集》中解题曰:“关山月,伤离去也。”古木兰诗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也曾创作的一首抒怀诗名曰《度关山》,实际上其为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相和曲》。
琴曲《关山月》为梅庵琴派著名代表曲目之一。此曲是由六个乐句组成的、带有再现的单段体。此曲虽短小,但音韵刚健而朴实,气概伟大,抒壮士之情怀,朴拙动听,富有浓厚的北地音乐风味。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国音乐史学家杨荫浏、夏一峰等将李白的《关山月》一诗重新配入歌唱,在节奏、声韵、构造等方面,词、曲结合得都比较贴切,并得以流传。李白《关山月》的十二句歌词,恰好配以乐曲的六个乐句,十二个乐节。后又经由许多人不断弹唱加工,使曲意更加深刻,流传更加广泛。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嗟叹未应闲。
墨客李白在《关山月》一诗中,着笔边塞以述怀,训斥了古代非正义的战役给公民带来的苦难,诗中有“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的词句,使其听者感到琴音古朴苍茫,曲情刚健而严厉!循环弹奏之后,乐曲终止了。但那结尾句的“高楼当此夜,嗟叹未应闲”的余韵,仍旧良久地扣民气弦,回味无穷。
这首歌曲纯朴自然,带有一些北方民歌的韵味;它惯用同音重复,并配以大起大落的连环乐句进行,既显示出琴歌的特色,又表示了原诗豪放的气质和感怀的情调。也有人用琴箫合奏的形式演奏此曲,使之更富有诗意,衬托出了深切的怀念家乡之情。
【诗歌朗诵】《在月光下读诗书》朗诵:陈雅琪 古琴:党培溢
在浅浅的夜色里
为你展开平平仄仄的诗句
在万籁俱寂的时候
将一袭月光捧入掌心
召唤我全部的思念
在中秋的夜晚
奔赴我的故乡
奔赴生养我的地皮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上苍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借天上的明月
我借苏轼的酒盏
把这相思的词句
读了一遍又一遍
远在家乡的你
可听见我含泪的心声
抖动的措辞
“江上月明胡雁过
淮南木落楚山多”
秋风已起霜满地
晓月含烟愁未眠
故乡的风啊
可听见了
我隔着烟尘的呼唤
故乡的山啊
可看见了
我深奥深厚如海的想念
今夜,我在月光下
为你读诗
读古往今来的惆怅
读月圆月缺的相思
读月白风清的悲愁
读洗尽铅华的萧瑟
我的诗句似月光的眼眸
乘风飞往的地方
都是无眠的清影
我的声音似对岸的渔火
点点落在思念的湖泊
谁言相思不着履
寸寸明月照罗帐
谁谓离愁君不见
西北望,月色满山岗
那月,便是我的思念
在中秋的夜晚
爬满故乡的藤蔓
那月,便是我的诗词
在中秋的月下
紧锣密鼓,汇聚成行
…
小姑娘抑扬抑扬的颂读,伴着古琴的累珠妙曲,在中秋之夜,皎月高悬的朗空下,不知泪湿了多少在座人的衣襟!
演奏:牛雪培 舞者:宗元
《半山听雨》是一首古琴曲,它表达了烟雨蒙蒙、纯净婉约的山乡景致,以及人们本该拥有宁静淡雅的心情。这首曲子让人感想熏染到山中的雨轻轻拍打树叶,柔和而安谧。寓意着人们该当忘怀俗世的烦恼和鼓噪,享受当下的美好光阴 。在半山之中,有亭、有人,遇雨而歇,面前雨帘,山峦隐约,山形、雨意,随风骚动起来,天地为琴,雨拨弄之,天空雨落,音韵袅袅,清绝而静。这首曲子让人感想熏染到一种安谧而悠然的心情,一种超脱尘世的愉悦。
曾听过杨青老师演奏的这首《半山听雨》古琴曲,琴音乐淡泊安谧,清新悠远,意境如诗如画,让人的情绪与之产生共鸣,如临其境。
薄衣少女,用她柔美律动的舞姿,将你带入意境幽远大自然。她打着一把粉花油纸伞,溜达在林间小道上,雨轻轻地敲打着伞背,撩动着时候悸动的心弦。仿佛路边的枝叶都是那样绿意盎然,只深吸一口气,一股清爽便能涌入心扉,顷刻间让人周身惬意起来。画面中身后的女琴师传出悠扬的琴声,恰若微风拂过,让民气旷神怡,不由自主地吸引你往前探寻…
【古琴独奏】《梅花三弄》演奏:王斯末
中秋雅集前,在琴房小憩时,忽然听到一阵悠扬的琴声从背后袭来,转身却见一名十岁旁边的小男孩自顾专注地弹琴,彷佛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完然不知还有人瞩目着他。其弹奏的什么曲子?未曾悉知,但那稔熟的指法,确实令人油生敬意!
没想到今晚舞台上演奏古琴名曲《梅花三弄》的,正是这位琴房晤见的备课少年。兰馨琴舍真可谓卧虎藏龙呀!
梅花,志高洁,冰肌玉骨,凌寒留喷鼻香,历来是文人墨客咏叹的工具。《梅花三弄》,别号《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等,相传原来是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来改编为古琴曲,流传迄今。现在早已成为有名中外、乐此不彼的天下名曲了。
《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两大部分,前6段为第一部分,采取循环形式,旋律流畅、幽美,节奏明快,曲调清新活泼,突显出梅花做人的气质与节节向上的高尚品质。后四段第二部分,旋律跌宕起伏、节奏急匆匆,展现了梅花傲然特立在寒风中的坚毅画面。两部分一静一动、一柔一刚,刚柔并济,形成了光鲜的比拟,展现了梅花千姿百态的幽美形象。
之所谓“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奏三次。溪山夜月,一弄叫月,声入太霞;二弄穿云,声入云中;三弄横江,青鸟啼魂,隔江长叹。这种反复处理旨在喻示梅花在寒风中次第绽放的英姿、不曲不屈的个性和节节向上的气概。乐曲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色,借物抒怀,来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一首古琴曲《梅花三弄》,由一位十来岁的小孩儿弹奏下来,觉得别具风情,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
听说《梅花三弄》的历史典故来源于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王羲之第五子)演奏梅花《三调》之事。当时,王徽之应召前赴都城建康,所乘之舟停泊在青溪码头。适值桓伊在岸上过,王徽之并不认识他。这时船上一位客人性,“这是大将军桓伊,人称桓野王。”王徽之便命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伊此时已是高官贵胄,但他也久闻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车上船。桓伊坐在胡床上,用笛演奏出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演奏完毕,桓伊便上车走了,表现出旷达不拘、磊落不着的形迹。桓伊身为右将军,却酷爱音乐,大概是音乐熏陶了他的心性,为人谦逊朴素,个性不张扬,以是曾立大功而从未招忌。
【 二胡独奏】《月夜》演奏:高飞
《月夜》是中国近代音乐家刘天华创作于1918年,并于1924年定稿的二胡独奏曲。今霄为高飞老师演奏。
该曲共分为三个部分,是在月下纳凉时触景生情而作的一支富有诗情画意的乐曲,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景物,追求美好空想的意境。在月华如水的意境中,一种莫名的惆怅随着乐曲而来,整首乐曲充满着安谧安稳的主基调,个中又有着跌宕起伏的乐章。
《月夜》的曲式是由三个相互比拟的乐段组成的,这三个乐段都是用相同的结束句来统一全曲。它充分表示了传统民族器乐曲的特点。同时,三段用同一主题进行变奏发展。总的曲式可视为变奏“合尾”式三段体,与传统古曲《春江花月夜》及《汉宫秋月》等变奏合尾手腕相同。
《月夜》被称作”东方小夜曲“,这部作品无论从立意角度还是演奏技法上来说,都是一部佳作,乐曲表现出的音乐审美代价和文化秘闻,直到本日还影响着后人的音乐创作。
【诗歌朗诵】《春江花月夜》朗诵:王颖 古筝 :黄雅楠
春江花月夜原为中国传统琵琶名曲,曲名《夕阳箫鼓》、《浔阳夜月》、《浔阳曲》等。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保重。后春江花月夜也成了A调古筝名曲。抑扬抑扬,柔情似水,优雅幽美非常好听。
全曲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八次变奏及尾声构成,是一道独具特色的变奏曲。这种曲式由一个音乐主题乐段作根本,其它各乐段利用各种变奏的手腕加以变革,丰富了音乐表现力,推进了音告成长。这种手腕长于细腻,深刻地从不同的意境和角度,去揭示乐曲主题内容,塑造音乐形象。乐曲通过幽美朴实的抒怀旋律,流畅而富于变革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各种演奏技法,有如一幅动人的长卷山水画,贴切地表现了乐曲的诗情画意:
春江花月夜
江楼上独凭栏
听钟鼓声传
袅袅娜娜散入那落霞斑斓
一江春水缓缓流
四野悄无人
唯有淡淡细来薄雾轻烟
看月上东山
天宇云开雾散云开雾散
春江花月夜
光辉照山川
千点万点千点万点
洒在江面宛如彷佛银鳞闪闪
惊起了江滩一只宿雁
春江花月夜
怎不叫人流连
【 古琴曲】《鸥鹭忘机》演奏:董国丽
古琴曲《鸥鹭忘机》,是宋代刘志方所作。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所编的《神奇秘谱》。此曲由两个乐段加一个泛音的尾声组成。明清以来的《鸥鹭忘机》是一首颇为精细的古琴抒怀小品。其曲意隽永,指法细腻,哲理深邃,耐人寻味。
《鸥鹭忘机》其内容原出自《列子·黄帝篇》,个中《好鸥鸟者》说:“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嫡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这首琴曲规劝人们要心地善良,不要存有害人之心。
《鸥鹭忘机》通过鸟的安详神态,表现了人们对鸥鹭忘机式的朴实。曲情充满生趣和怡然自得,和谐的琴声泛起,勾引人们的思维赶往俏丽的大自然,心境也随之而豁然开朗。乐曲表现了真、善、美的精神天下。
所谓的“忘机”,实在便是忘掉心机,道家文化主见人要尊重和顺应自然,而不是毁坏自然。当你存着那份心机想去改变什么的时候,却溘然创造周围的统统彷佛是也在变革。顺应自然,顺应机遇,把握机遇,才是聪慧。
在欣赏古琴名曲优雅的韵律之时,又能斩获人生大聪慧,可见音乐是美的塑造,更是哲学的启迪。
【 诗歌朗诵】《年年中秋,相思如钩》朗诵:丁旭松 古琴 :关倜
是夜,卧龙区文联丁青松,以其饱含深情的男中音,为大家朗诵一首散文《年年中秋,相思如钩》。操琴邀月,诗声朗朗,把今霄琴会,转变成乡愁,推进思恋的长河:
年年中秋,思念如钩,年年今夜,月华如练。
转眼,又到了中秋,韶光如水般悄悄地流淌,它聚拢了所有的思念,在这一天汇积成河。我站在岸边翘首遥望,故乡的山水,和那一轮明月。
思念是河,一刻也没有停滞过流淌,我便是流落在河面上的那叶孤舟,韶光越久离故乡越远。我常常想逆水而行,可我知道,有许多的梦是载着疼痛与离去去追寻的;我也知道,没有走遍天涯的勇气,就没有看尽人间沧桑的阅历。
故乡是个梦,在每一个月圆的日子被想起,故乡是长在心里的一棵树,根须早已扎入每一个毛孔,每一根血管。
中秋是月缺月圆的澄澈透明,是嫦娥奔月的千年遗憾,是妈妈的桂花糕,奶奶的甜月饼,是我发展路上,越走越远的冷寂,越走越长的顾虑.....
【 古琴独奏】《捣衣》演奏:高辰琳
古琴曲《捣衣》,传为唐代潘庭坚作。秋凉时节,家家妇女都为亲人赶制冬衣,为此须要捣衣,故别号《秋杵弄》、《秋院捣衣》。曲情为唐代汉族受异族侵凌,戍卒在边隅守卫,其妻在河边捣衣时,思念其亲人而怨恨战役的情绪。曲调年夜方冲动大方,首尾一气呵成,一展女儿英雄之情而不失落其正,为富有民族性之音乐。捣衣声不仅是一种劳作的声音,更是一种悱恻缠绵的人文音乐,撩发人们思人怀乡的情绪。
【 歌曲】《望月》演唱:王燕
歌曲《望月》是一首具有浓浓国风采味旋律幽美的歌曲,曲调清新,伸展优雅,委婉动听,令人久久回荡于心。特殊适宜中秋之夜表达对家乡的无限思念和对亲人的情牵梦萦。
南阳市卧龙区文化馆著名青年歌手王燕,末了压轴出场,倾情演唱歌曲《望月》,显然是主理方的一次奥妙构架,王老师演唱的歌曲,音色甜美,吐字清晰,感情朴拙,格调高雅,极具表现力、亲和力和传染力,充满了浓郁的青春气息,深受中秋乐友和同道们的认同和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