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纳兰容若

过尽遥山如画,短衣匹马。
萧萧木落不胜秋,莫回顾、斜阳下。
别是柔肠萦挂,待归才罢。
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

①短衣匹马:短衣,短装。
古代为平民、士兵等服装。
穿着短衣,骑一匹骏马。
形容士兵英姿矫健的样子。

②萧萧:冷落凄清的样子。
木落:落叶。

萧萧木落不胜秋莫回忆斜阳下。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

③萦挂:顾虑。

④拥髻:谓捧持发髻。

这首词写征途之上和闺阁之中的景致与情思:穿短衣,乘匹马,在外之人奔驰在征途上。
不要在夕阳西下时回顾怅惘,那落叶纷飞的景象只能让人徒增凄凉。
无尽的顾虑只有待到行人归来,才能肃清吧?而对灯夜话之时,陈说着别离之苦反倒使人生愁增恨。

纳兰是个心思细腻的人,他对待每一份感情都是十分负责的,无论是交情还是爱情,都让他很看重。

康熙二十三年,玄月二十八日,纳兰随驾外出的时候,给朋友严绳孙于路途上写了一封信,从这封信中可以看出,纳兰对待朋侪真是情真意切,倾于肺腑,十分难得。

“兹于二十八日又从东封之驾,锦帆南下,尚未知到天涯何处,如何言期归期耶?汉兄病甚笃,未知尚得一见否,言之涕下。
弟最近从事鞍马间,益觉疲顿。
发已各类,而执殳如昔。
从前壮志,都已灰尽。
前人言:身后名不如生前一杯酒,此言大是……古人谓:好官不过多得金耳。
吾哥但得为饱暖闲人,又何必复萌宦情耶?吾哥所识天海风涛之人,未审可以晤对否?弟胸中块磊,非酒可浇,庶几得慧心人以晤言消之而已。
沉沦腐化之余,方欲葬身柔乡,不知得如鄙人之愿否耳。

从信中可以看出,纳兰把对付朋侪的关爱时时刻刻放在心里。
而这首词所写的虽然是征途之上的景致,但从中也能窥到情思一二。
纳兰睹物思人,从萧萧落木的悲惨景致,遐想到远方故人,满心惆怅。

词的上片提笔便是“过尽遥山如画,短衣匹马。
”这是多美的一幅意境,走过无数的山,跨过无数的路,只是身着短衣,骑着马匹,行色匆匆走过各路风景,终极停于某地,回顾望去,身后早已经路千条、山万座了。

在这句里,纳兰的“短衣匹马”是出自唐代杜甫《曲江》:“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形容英姿矫健的样子。
纳兰斗志昂扬地停马且住,看落木萧萧,萧索的秋日,在斜阳下徒增凄凉。

前路漫漫,还有多少路要走,走过四季,已经走到了逐渐了无生气的秋季。
路在脚下,依然要不断前行,但是过往回顾望去,却是一片萧索。
“萧萧木落不胜秋,莫回顾、斜阳下。
”这是纳兰游走在外的真实感想熏染。

此时的他,定当是很想与朋侪秉烛夜谈、闲话家常。
以是,他会写信给自己的朋友,诉说苦处,也聊聊见闻。
相见的时日不多,那就让信笺带去自己的问候吧!
由于“别是柔肠萦挂,待归才罢。
”无尽的相思和顾虑,只有回去后,见面才能诉说得尽。

不才片的开端,纳兰便用如此直白的语气写出了对朋侪的思念,他对待友情和对待爱情一样饱含激情亲切,充满热心。
正是由于充满无限的热心,以是在分离之后,更显得孤寂和落寞。
在这首词的末了,纳兰自己也写道:“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

闲愁越想越多,只有当朋侪重新见面之后,才能化解,离人话说不尽,说得尽的只有彼此之间对对方的顾虑。

与纳兰交友,实在是生平有幸,由于,被纳兰认定的朋友,会生生世世存在于他的内心深处。

纳兰诗词

「最受欢迎纳兰词容若"大众号 最具人气的纳兰词解读」诗词 | 纳兰词 | 古文 | 唯美 | 短篇 | 随笔

王国维:“北宋以来,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