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的是乐趣,学的是知识,智商口才两不误。
杳 如 黄 鹤yǎo rú huáng hè
【针言名称】杳如黄鹤(yǎo rú huáng hè)
【针言释义】:杳:无影无声;黄鹤:传说中神仙所乘的鹤。原指传说中神仙骑着黄鹤飞去,从此不再回来。乘鹤而去,无影无踪。后用“杳如黄鹤”比喻一去不返,无影无踪。
【针言出处】:唐 崔灏《黄鹤楼》诗:“前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近义词】:杳无音信、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无影无踪
【反义词】:捷报频传
【针言用法】:偏正式针言;可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针言构造】:偏正式针言
【感情色彩】:贬义针言
【典故】
唐朝期间,有一个墨客名叫崔颢(hào),汴(biàn)州(今河南开封市)人。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冲动大方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年轻时候崔颢喜好到处嬉戏,每到一个风景幽美的地方,也喜好提笔作诗。有一次,崔颢来到江夏,到黄鹤楼嬉戏,恰好诗情大发,忽然想到一个故事,故事大致是这样的:
从前有个名叫荀瓌(guī)的读书人,有一次他正在黄鹤楼嬉戏,有些累了,便坐下来安歇,恍惚之间 忽然瞥见西南天空云朵散开,不知是什么东西由云端飘然而下,转眼就飞到楼上。原来是骑着黄 鹤的神仙从天而降。荀瓌走上前去,与神仙攀谈 起来,彼此都很愉快。不久,神仙告辞,骑上黄鹤, 腾空而起,一眨眼便消逝在云彩之中。(典出南朝梁.任昉《述异传》,《述异传》旧题为任昉所撰,共二卷,内容驳杂,以神仙志怪之事为主。)
崔颢在游览黄鹤楼时想到这个传说故事,于是挥笔写下一首诗:
前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的意思是:过去的神仙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瞥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面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描述当年乘着黄鹤而去的神仙,再也没有回来,只留下这座黄鹤楼,和悠悠白云。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杳如黄鹤”,用来比喻一去不返,无影无踪。
【针言接龙】
杳如黄鹤 ↣ 鹤亦败道 ↣ 道道地地 ↣ 地久天长 ↣ 长娇美人 ↣ 人面狗心 ↣ 心上心下 ↣ 下笔千言 ↣ 言能践行 ↣ 行所无事 ↣ 事出不虞 ↣ 意兴索然 ↣ 然荻读书 ↣ 书符咒水 ↣ 水光接天 ↣ 天王老子 ↣ 子曰诗云 ↣ 云车风马 ↣ 马耳东风 ↣ 风趣横生 ↣ 生花妙语 ↣ 语近指远 ↣ 远年近日 ↣ 日薄西山 ↣ 山光水色 ↣ 色艺两绝 ↣ 绝仁弃义 ↣ 义山恩海 ↣ 海中捞月 ↣ 月盈则食 ↣ 食不充口 ↣ 口口声声 ↣ 声驰千里 ↣ 里通外国 ↣ 国难当头 ↣ 头面人物 ↣ 物是人非 ↣ 非昔是今 ↣ 今生现代 ↣ 世道人情 ↣ 情同手足 ↣ 足不出门 ↣ 门户之见 ↣ 见风是雨 ↣ 雨散风骚 ↣ 流里流气 ↣ 气生气去世 ↣ 去世也瞑目 ↣ 目眩魂摇 ↣ 花光柳影 ↣ 影形不离 ↣ 离世绝俗 ↣ 俗下笔墨 ↣ 字字珠玉 ↣ 玉汝于成 ↣ 成名成家 ↣ 家累千金 ↣ 金口木舌 ↣ 舌锋如火 ↣ 火上弄雪 ↣ 雪中高士↣(请在评论区写下您的针言接龙吧)
【看图猜针言】
根据下列八张图片供应的信息,分别猜出八个针言。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图七
图八
(请在评论区写下你的答案吧!
)
上期看图猜针言答案:1、席地而坐 2、捶胸顿脚 3、食之无味 4、釜底抽薪、 5、手舞足蹈 6、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