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话】
1949年10月1日,中华公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75年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书写着中国西海岸的沧桑巨变。75年是一曲冲动大方奋进的交响乐,奏响着辽河儿女拼格斗争的凯歌。
欣逢新中国75周年华诞,我们踏着古人的足迹逆向而行,徜徉于75年的岁月长河,从一张张泛黄的报纸上,撷取下记录时期的宝贵瞬间,结集成“册”,以飨读者。
肥沃的黑地皮,涛涛的辽河水,孕育了营口厚重的文化根脉,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营口人。新中国成立75年来,营口文化奇迹不断繁荣,文化做事举动步伐不断完善,文化家当快速发展,文旅领悟模式不断创新。本日,让我们采撷光阴片影,一同回顾75年间的营口文化故事。
视频加载中...
1
《营口市报》1957.3.9
新中国成立后,营口地区的戏曲艺术在党的“推陈出新,百花齐放”方针辅导下,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这是拍摄于1957年的照片,市公民代表、营口评剧团演员张笑兰正在扮装,准备登台演出。
2
《营口市报》1957.5.1
1957年“五一”前夕,营口纺织厂工人组成评剧组赶排评剧《百花台》,准备在“五一”晚会上演出。
3
《营口日报》1958.4.19
1958年,我市新华区成立老大娘合唱团。这是合唱团正在演出。
4
《营口日报》1958.4.19
1958年,市京剧团考试测验以京剧形式展现当代生活,继中国京剧院、沈阳京剧团等单位之后,排演当代京剧《白毛女》。
5
《营口日报》1958.7.2
1958年,市文工团成立。该团根据火柴厂职工崔惠芳、刘玉兰的前辈业绩编演的话剧《辽河边上的姑娘》,在营口地区和沈阳、四平等地演出百余场。
6
《营口日报》1959.9.22
1959年,为知足职工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市针织一厂修整并扩大业余图书馆。这是职工们放工后在图书室阅读书刊和杂志。
7
《营口日报》1959.10.2
1959年10月1日,我市各界群众8万人在市人委广场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大会。会后举行了盛大游行活动和焰火晚会。这是文艺大队的舞龙演出。
8
《营口日报》1959.10.9
上世纪50年代,我市在辽南地区传统皮片子根本上发展出来一个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影腔剧(2002年更名为辽剧)。这是拍摄于1959年的照片,盖平县影腔剧团正在演出的影腔剧《双闯关》。
9
《营口日报》1960.1.21
市文工团正抓紧排演大型舞剧《五朵红云》,确保1960年春节期间与不雅观众见面。《五朵红云》反响的是黎族公民在抗战期间血泪与斗争的故事,是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精良剧目,是一部有较强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作品。
10
《营口日报》1960.1.26
1960年1月,营口县汤池公社业余剧团的演员在春节前排练节目,供广大社员在春节期间欣赏。
11
《营口日报》1960.4.4
1960年4月2日,全市1000多名专业和业余的文艺事情者在评剧院集会,载歌载舞誓师比拼,立志写前辈、唱前辈、演前辈、话前辈,掀起群众性文艺创作高潮。这是营口纺织厂业余文艺事情者通过文艺形式向大会报捷。
12
《营口日报》1961.10.11
1961年10月,市话剧团排演的八场话剧《东进序曲》再次与不雅观众见面。《东进序曲》是市文艺事情团在1959年为欢迎新中国成立10周年而赶排的精良剧目,该剧根据真实历史事宜改编,描写了抗日战役期间新四军在敌后浴血奋战,坚持民族统一战线、联络抗日的大胆业绩。这是《东进序曲》的剧照。
13
《营口日报》1961.11.2
1961年10月31日,天津市曲艺团首次来营口演出。这是著名京韵大鼓演员小彩舞(骆玉笙)在市公民艺术戏院演唱《剑阁闻铃》。
14
《营口日报》1962.2.1
1962年春节前夕,市针织一厂职工业余文工团赶排京剧《乌龙院》、评剧《鸳鸯被》等20多个节目,准备在春节期间为全厂职工演出。这是业余文工团评剧队正在赶排古装评剧《鸳鸯被》。
15
《营口日报》1963.4.28
1963年4月,全市广大青年满怀激情开展各种活动,欢迎“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这是营口纺织厂青年工人利用业余韶光学唱革命歌曲。
16
《营口日报》1963.6.7
1963年6月,营口市演唱队演出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霓虹灯下的哨兵》以“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业绩为题材,艺术地反响了中国公民解放军解放初期,在霓虹灯闪烁的大上海经历的一场分外的斗争。
17
《营口日报》1964.7.16
1964年7月,这是我市不雅观众在营口影剧院门前,等待不雅观看大型彩色记录片《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的盛况。
18
《营口日报》1965.1.31
1965年1月,安然街社会青年组织了一支春节文艺宣扬队。这是演员在西市场办事处举办的烈军属漫谈会上演出女声小合唱。
19
《营口日报》1965.7.11
1965年7月4日,营口市职工业余文艺创作不雅观摩演出会闭幕,演出会历时7天,共演出9场99个节目。这是市百货公司职工演出的话剧《柜台新风》。
20
《营口日报》1966.7.24
1966年,在市直机关歌颂中国共产党专题音乐会上,营口公民广播电台职工合唱歌曲《东方红》。
21
《营口日报》1970.10.15
1970年11月,盖县农副产品购销系统业余文艺宣扬队自编自演,反响商业战线为公民做事的英雄业绩小歌剧《杨今月》。
22
《营口日报》1971.2.15
1971年2月,东北乐器厂工人利用业余韶光学唱样板戏。这是他们在演出当代京剧《沙家浜》。
23
《营口日报》1972.10.2
1972年10月,市文艺事情队走上街头,载歌载舞庆祝中华公民共和国成立23周年。
24
《营口日报》1973.1.25
1973年1月8日至13日,我市举行业余文艺创作调演大会,全市13个代表队的600多名演员共演出节目76个,评剧《丰收之后》、女声小合唱《唱唱咱队好姑娘》、舞蹈《五养新歌》、相声《春到小楼》等29个节目被评为精良节目。这是营口县业余文艺事情者演出评剧《丰收之后》。
25
《营口日报》1974.11.7
1974年农忙时节,于屯大队的图书管理员把图书送到田头,方便社员阅读文化书本。
26
《营口日报》1975.5.22
1975年,营口盐场的业余文学创作组来到盐场三分场十六组生产一线,同盐工一起互换诗歌创作。这是老盐工在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作品。
27
《营口日报》1976.2.27
1976年,盖县芦屯公社业余文艺宣扬队在我市举办的第七次业余文艺创作调演会上演出辽南戏《打麦场上》。
28
《营口日报》1976.5.24
1976年,市京剧一团的演员在深入基层演出时,客气向一线劳动者学习,提高为公民做事的思想觉悟。
29
《营口日报》1978.7.25
1978年7月,由市文工团演出的歌剧《小二黑结婚》与不雅观众见面。歌剧《小二黑结婚》创作于1952年,改编自作家赵树理的同名小说,由剧作家田川编剧、著名作曲家马可等人作曲。
30
《营口日报》1979.9.24
197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30周年,市文工团积极排练话剧,国庆期间与不雅观众见面。这是导演肖玉争在给演员说戏。
31
《营口日报》1980.5.14
1980年5月13至15日,营口市文学艺术事情者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于营口宾馆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营口市文艺界的首次盛会,有300多名代表参加。
32
《营口日报》1981.5.8
1981年5月4日,由团市委、市文联、市群众艺术馆、市公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的营口市首届青年业余歌手比赛圆满结束。21个代表队的81名歌手登台献艺,他们甜美、欢畅的歌声受到千余名各界青年代表喜好。
33
《营口日报》1982.1.12
1982年1月5日,盖县熊岳电影院建成并举行了开映仪式。电影院造型都雅大方、座席舒适,可容纳940名不雅观众,电影院的建成生动了公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34
《营口日报》1983.10.20
1983年,我市著名评书演员袁阔成在中心公民广播电台播讲评书《三国演义》,受到全国广大听众的高度赞赏。袁阔成还把录制评书的1000多元报酬,全部送交市曲艺团。这是新华社播发的袁阔成为屯子社员演出的照片。
35
《营口日报》1984.7.7
1984年4月17日至5月23日,营口市戏曲学校学员赴北京申报请示演出,受到中心领导同道、都城文艺界和不雅观众的好评。这是市戏曲学校学员演出的京剧《金山寺》。
36
《营口日报》1985.10.4
1985年国庆前夕,我市在营口宾馆至市青少年宫之间的渤海大街上举行“辽河金秋文化夜市”, 吸引了浩瀚不雅观众。这是鲅鱼圈海星艺术团的渔民们在为不雅观众演出富有渔民生活气息的舞蹈。
37
《营口日报》1986.6.23
1986年6月21日,营口市首届农人歌手赛会在老边区圆满结束。参加这次赛会的歌手们来自屯子的各行各业,他们用甜美的歌声唱出了新时期农人的思想感情。这是主持人向不雅观众先容参加决赛的10名歌手。
38
《营口日报》1987.7.20
1987年8月18日,我市相声演员黄梦如、李宝利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首届业余相声约请赛上分别得到逗哏一等奖和捧哏二等奖。这是黄梦如(左一)和李宝利在1986年市职工曲艺调演大会上演出相声《失落恋与歌曲》。
39
《营口日报》1988.5.18
1988年5月,营口市举行首届春夏季青年时装设计大奖赛,营口针织二厂李玉敏(左)设计的女套装(右)得到一等奖。
40
《营口日报》1989.7.14
1989年7月,市委宣扬部、市拍照家协会在市政府广场西侧建起一座20余平方米的拍照画廊。这是市民在不雅观看拍照作品。
41
《营口日报》1990.7.3
1990年7月2日,我市艺术家辽河稽核团凯旋。稽核团一行16人,横跨四省区,行程3000公里,历时一个月,途经山地、丘陵、沙漠、高原、湖泊、原始森林、古代遗址,先后到达辽河三个发源地(老哈河源头,西拉木伦河源头,东辽河源头),获取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和影像资料。
42
《营口日报》1991.8.8
1991年8月6日,我国著名漫画家华君武来我市讲学。华君武从前善于于政治时势漫画,后期以讽刺画为主。这是华君武在为我市新闻事情者分享创作心得。
43
《营口日报》1992.5.24
1992年5月,市戏曲学校排练的京剧《盗仙草》,被文化部选定参加5月下旬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少年儿童艺术节演出。这是12岁的学员回宁在剧中扮演白娘子。
44
《营口日报》1993.2.2
1993年2月1日,营口市大型迎春艺术灯会在市镜湖公园举行。灯展预备50多天,有近百个单位的1200多个艺术佳构参展。
45
《营口日报》1994.1.28
1994年,春节联欢晚会“一起辉煌”经由近两个月的方案于1994年1月27日正式开机实拍。晚会节目绝大部分由我市市民创作,歌颂了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绩和呈现出的新人新事。这是我市演员汤敏在演唱鼓曲《龙头、拳头、劲头》。
46
《营口日报》1995.5.14
1995年5月6日至11日,营口市举行第一届“望儿山母亲节”。这是全市第一个由政府举办的有载体、有规模、有内容、有影响、有效益的民俗节会。位于望儿山风景区的全国第一家慈母馆向中外游客开放。
47
《营口日报》1996.11.24
1996年11月15日,营口青年京剧团新编京剧——《壮岁旌旗》进行了彩排。11月18日至27日,营口青年京剧团代表营口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纪念京剧创始人程长庚诞辰185周年活动。这是剧团彩排现场。
48
《营口日报》1997.3.1
1997年7月1日,我市33支文艺宣扬队为庆祝我国规复对喷鼻香港行使主权举行了规模盛大的联欢活动,他们用舞龙、舞狮、扭秧歌的办法表达全市公民的喜悦。
49
《营口日报》1998.1.23
1998年1月20日,由市委宣扬部等10部委局组织开展的营口市春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做事队走进大石桥市永安镇。这是被市新华书店流动售书车吸引来的孩子们。
50
《营口日报》1999.12.25
1999年12月20日下午,由市政府主理的庆祝澳门回归交响音乐会在万都大酒店举行,乐团的精彩演出使在场的不雅观众大饱耳福,也表达了我市公民迎澳门回归的喜悦心情。
51
《营口日报》2000.2.21
2000年正月十五夜晚,市政府举办元宵节大型焰火晚会暨高跷秧歌展演活动,渤海大街大商营口百货大楼至营口宾馆一带成为欢快的海洋,为全市公民营造了灯火辉煌不夜天的喜庆氛围。这是高空礼花在夜空绽放。
52
《营口日报》2001.9.27
2001年9月26日,装饰一新的辽河大剧院内歌声洪亮,掌声阵阵,由市委宣扬部、市文明办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市庆国庆社区歌咏大赛举行。这次群众性歌咏大赛,是相应党中心关于“广泛开展歌咏活动,大力推进前辈文化培植”号召的一次群众性文化活动。来自全地区的8个社区合唱队近千名演员参加了歌咏比赛。
53
《营口日报》2002.5.12
2002年5月11日,在第八届中国营口望儿山母亲节开幕式大型文艺晚会上,我市推出1000把小提琴、200架古筝、100架钢琴规模伟大的演奏,尽展我市乐器之都的风采。这是我市千名小提琴手演奏《世上只有妈妈好》。
54
《营口日报》2003.7.4
2003年6月26日,由市委宣扬部、市文化局等单位联合主理的“实践‘三个代表’致富奔小康山乡文化行”活动,在盖州榜式堡镇拉开序幕,文艺节目吸引近2万名农人不雅观众。
55
《营口日报》2004.4.9
2004年4月8日,营口市博物馆新馆开馆,馆藏文物同时向市民展出,从此结束了我市20多年来博物馆没有馆展的历史。营口市博物馆展馆面积1200平方米,保存着11类6000多件馆藏文物,大部分为我市出土,个中馆藏火花、货币、民间皮影均自成系列。
56
《营口日报》2005.5.15
2005年5月13日,为庆祝全国第十五个助残日,《营口日报•辽河湾》编辑部、市残联、市教诲局、市分外教诲学校等部门联合举办“构建和谐社会 我们牵手同行”大型文艺演出。本场节目全部由市特传授教化校的学生、西席及社会上的残疾人朋友出演。
57
《营口日报》2006.5.23
成立于2000年的营口民族乐团是一支由50多名专业及业余演奏者组成的业余民族乐团,6年多韶光排练了上百首乐曲。乐团多次参加大型演出活动,还坚持常年深入屯子演出,受到广大农人欢迎。这是2006年,营口民族乐团在广场为群众演出。
58
《营口日报》2007.5.16
2007年“五一”期间,营口摄友之家网站在市辽河公园、楞严寺公园举办《广角镜下看公交》主题作品展,参展作者年事最小12岁,最大66岁,参展作品156幅。这是游人在辽河公园容身不雅观看拍照作品展。
59
《营口日报》2008.9.3
2008年8月,陈氏面塑当选为中华民族精良代表项目入选北京奥运会,参与奥林匹克“讲述中国故事”活动,受到中外媒体的关注和国内外不雅观众的同等好评。陈氏面塑起源于山东菏泽,清道光年间传入营口,陈群是第五代传人。2007年陈氏面塑被列入辽宁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60
《营口日报》2009.4.17
2009年,由中国美协、辽宁省文联、辽宁省美协、中国美术馆联合主理的《高山景行——冯大中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在开幕式上,冯大中把他的国画巨制《君临山野》捐赠给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爱心火炬基金。本次展出的70件作品中,除了虎的题材外,还有《高山景行》《长白五月》《苍茅白露》《万玉图》《霜林秋水》等山水画。
61
《营口日报》2010.5.28
2010年5月7日,我市举行《红诗营口》首发式,该书收录了我市45位墨客的70首诗作,系“红诗辽宁”活动中唯一由出版社出版的诗集。
62
《营口日报》2011.11.25
2011年10月,在第二届七彩夕阳全国中老年合唱艺术节上,营口“河之韵”合唱团的无伴奏合唱《俏丽的草原我的家》《十送红军》获赛会最高奖“明星金奖”,团长兼指挥宋宝臣获精良指挥奖,市群众艺术馆获组织奖。这是“河之韵”合唱团在排练。
63
《营口日报》2012.6.3
2012年6月3日,由市文联主理、市音乐家协会承办的营口文学艺术英才奖首次颁奖仪式在市青少年宫举行,郝博和郭思言成为我市首批营口文学艺术英才奖得到者。创立营口文学艺术英才奖,旨在表彰在海内和国际得到威信褒奖的营口文学艺术英才,勉励更多文艺人发展进步,创造突出古迹。
64
《营口日报》2013.6.18
2013年5月31日,“明湖之夏”广场文化活动拉开序幕。在历时半个月的活动中,共举办各种大型文艺演出13场,累计入场人数达到20余万人次。这是夜晚人们来到明湖广场享受美食的同时不雅观看文艺节目。
65
《营口日报》2014.10.22
2014年10月21日下午,营口市“中华诗词之市”授牌仪式在辽河大剧院举行,中华诗词学会为我市付与“中华诗词之市”牌匾。营口是黄河以北唯一荣获此殊荣的地级市,该名誉也成为我市一张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这是我市小学生以营口诗词为主题,演出了精彩的文艺节目。
66
《营口日报》2015.4.21
2015年3月30日,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国际民间艺术美术师、辽宁省美协会员、营口木浮雕工艺第四代传承人高谊长的木浮雕作品“四美图”摘得2015年全国工艺美术金凤凰创作产品设计大奖比赛金奖。
67
《营口日报》2016.7.22
2016年7月,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在北京举行。辽宁省唯一参演剧目、盖州市辽剧团创作的折子戏《龙凤镜》《三战张月娥》于7月18日、19日晚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演出得到不雅观众、专家的好评和赞誉。
68
营口发布微信公众年夜众号 2017.5.11
2017年5月11日,中国红十字文化传播教诲基地揭幕仪式在中国红十字运动发源地纪念馆举行。该馆位于营口市辽河广场西侧,面积560平方米,设有9个展厅。营口是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发源地,也是中国红十字会第一个地方分会的出身地。
69
营口发布微信"大众号2018.8.11
2018年8月11日,大龙邮票出身140周年文物珍品巡展营口站启动仪式在市青少年宫启幕。8家国家级文博单位的60余件龙主题文物在市博物馆与滨城公民见面。
70
营口发布微信"大众年夜众号2019.4.23
2019年4月23日,营口市举行第八届全民读书节、2019“绿书签”行动宣扬周启动仪式暨营口市图书大厦“四馆”开馆仪式。当日,市图书馆、市少儿图书馆、市雷锋文化展览馆、市科技馆向营口市民全面开放。市图书大厦“四馆”实现了各馆既相对独立又有机统一,功能上集图书阅读、借阅、爱国主义教诲、科技体验和综合展览即是一体,为群众带来更加丰富、新颖的文化供给,图书大厦也成为我市的文化地标和城市名片。
71
营口发布微信"大众年夜众号2021.4.14
2020年7月20日,营口百年气候陈设馆正式开馆。该馆是天下气候组织认证百年气候站以来世界上第一个以百年气候站为主题的气候陈设馆,也是东北首家气候陈设馆。营口百年气候陈设馆设有营口百年气候展、气候仪器专题展以及多媒体互动展三大展区。全体展馆通过历史图片、实物展品、史料书本、场景复原、多媒体演示、体感互动等形式,展示了营口开埠商贸文化、营口百年气候文化和当代气候科技文化。
72
营口发布微信"大众年夜众号 2021.7.11
2021年7月11日晚,“高举旗帜跟党走”营口市宣扬思想文化系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营口首届“辽河之夏”文化艺术季在辽河岸畔的红旗广场艳服启幕。文化艺术季从7月持续到9月,陆续开展了宣扬思想文化系统演出、少儿专场演出、机关企奇迹单位专场演出、群众文化专场演出、各种展览、露天影片播放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
73
营口新闻微信"大众年夜众号 2022.11.24
2022年11月24日,我市大型音舞诗画演出《江山情 中国风》微信官宣版首颁发态。《江山情 中国风》由营口市艺术剧院有限公司打造,共分为序、志合、道合、和合、尾声五个部分,包括歌舞《少年中国》、歌舞《相伴百年》、女声二重唱《月满中华》等12个佳构节目,以“江山情”为基调,串起时空影象的线索,汇成咏颂“中国风”的长歌。音舞诗画演出《江山情 中国风》入选2022年辽宁省新时期现实题材创作工程选题目录和2022年辽宁省精良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
74
营口发布微信"大众年夜众号 2023.7.4
2023年7月3日,“河海泉城 休闲营口”2023辽宁•营口文化旅游推介会(北京站)在北京广播大厦1号演播厅举行。我市各有关部门全面展示自然山水、游乐项目等文旅资源,为游客送上缤纷多彩的夏季旅游清凉攻略。
75
营口发布微信"大众年夜众号 2024.5.24
2024年5月23日,在第二十届中国(深圳)文化家当博览交易会上,营口原创歌曲《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在深圳首次唱响,《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是辽宁文华音乐奖获奖团队——营口艺术剧院“江山情”原创音乐中央,根据辽宁文旅推广主题“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创作的全新公益歌曲。这首旋律豪迈激扬、意境辽远苍茫的歌曲在文博会首唱,得到了广大游客的好评。
在此,向记录伟大时期的新闻人表示敬意!
拍照:宋大炜、路滨、才集广、聂扬生、红菱、杨春玉、滨光、学敏、景惠、聂兵、苏亚、郭作昌、永夫、振海、钱家金、肖莹、王耀生、王信强、缪学丰、王银峰、郭文斐、门传友、于少华、王银峰、高相、任杰、张宝全、孟凡超、魏家鹏、夏霖、刘舒、姜姗。因不同期间的报纸作者署名办法不同,有遗漏的拍摄者敬请包涵。
/ 张旭勇 姜姗 高松 徐诗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