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一位女子为了给夫家冲喜,便提前嫁到婆家。
谁知拜堂确当夜,丈夫就去世了,真是朝为新人暮成寡。
丈夫去世后,家中尚有正当壮年的公公和一个成年的小叔子,生活十分未便利,于是她便想再醮。
封建社会寡妇要再醮谈何随意马虎!她决意向县太爷呈递诉状。
她苦思冥想,写成了一张字数极少,又能确切反响自己处境和哀求的状子:“豆蔻年华,失落偶孀寡。
翁尚壮,叔已大,正瓜田李下,问当嫁不当嫁?”县太爷接状一看,拍桌赞叹,即挥笔批了三个字:“嫁、嫁、嫁!”

这是诉状写得巧的,还有一个判词批得妙的。
相传,某地“风月庵”内有一年轻貌美的小尼姑,与一位姓孙的公子相爱,想还俗嫁他,便向县衙递上呈状。
这位县太爷也是风骚人物,便在小尼姑的呈状上批道:“准、准、准,准尔嫁夫君。
去禅心,超梵心,脱僧衣,换罗裙,免得孙(僧)敲月下门。

上面两则小故事,引出下面一段佳话。

有位贩子姓林,名大发,娶妻梅氏。
梅氏读过书,诗词歌赋样样通,可惜嫁了这个“斗大字不识二升”的人。
结婚后,梅氏也想教丈夫读书,可是林大发做生意蛮精明,一看书,头就痛,以是,家中统统账目笔墨,全靠梅氏记管。
几年往后,林家买卖越做越大,又得了闺女,取名竹妹,爱如掌上明珠。
稍稍懂事,母亲便教小女读书。
这竹妹十分聪明,诗书一学就会,夫妻俩就更加喜好。

霍邱故事 诗联配

不料梅氏生第二胎时,难产而去世,只管得了个儿子,但林大发失落去了帮手,很是心伤。
小男孩是清明那天生的,时俗是清明节插柳,因此,取名柳生。
柳生七岁时,大发就请个师长西席来家教读。
师长西席姓叶,名贤生,是个青年秀才。
开始时,小柳生还畏惧师长西席,由于林大发护短,柳生越来越不听师长西席的话。
叶贤生很是不满,决意辞馆,但又不好明说,便出一个对子让林柳生去对,说道:“明晨交卷,如若对不上,我就不教你了。
”林柳生听师长西席如此说,吓得头皮发麻,看看对文,他哪里能对得上,急得团团转。

溘然,他想到姐姐,便“登登登”跑上绣楼,把上联交给姐姐并央求道:“好姐姐,你帮我对吧,不然来日诰日师长西席就不教我了!

竹妹仔细看看师长西席出的对文:“嫩柳逢春何时长成林大发?”竹妹心想:“弟弟虽然顽皮,不好读书,但只要师长西席严加管教,说不定也能成才,何必要出对讥讽呢?也罢,你有来言,我也有去语严于是,她便挥笔写出下联:“腊梅傲霜定能遇上叶师长西席!

第二天,叶贤生接过柳生的对文一看,暗暗叫绝:不但对文对得好,而且字体清秀,分明不是林柳生所作,便故意沉下脸来:“这对文是何人所对?要讲实话,不然就重加责打尸吓得柳生不敢遮盖,只得将姐姐代对说了出来。
叶贤生听了,实难相信,像这样的人家能有如此才情的女子?便决心探个明白,又对柳生说:“这个对子不算。
本日再出一对。

放学后,柳生又将对子拿给姐姐。
竹妹接过一看,是:“弯腰桃树倒着花蜜蜂仰采”,心想这是叶师长西席故意出怪对难人了。
微微一笑,便对出了下联:“低头莲蓬偏结子鹭鸶斜看”。

越日,叶贤生接过对文一看,不由得又是一番惊叹。
便故意细细问起竹妹的情形来,柳生也不懂事,来个“竹筒倒豆子——全抖了出来”。
使得叶贤生顿生敬意,从此便专心教书。

又过月余,林大发从江南运货归来,便到书房找师长西席讯问儿子的作业。
偏巧叶贤生这日带学生到别处会文去了。
林大发一边翻看桌上的书文,一边等人,无意中从师长西席的书内翻出二张纸条,见上面写着二副对文,每副对文的上联是师长西席的字体,但下联不是儿子写的字,心中好生奇怪。
仔细一看,原来是女儿竹妹的字,不由得暗吃一惊!
反复看对文,只管不甚理解,总以为有隐情在内,十分气恼,拿着对文离开了书房。
晚上,他把儿子叫到房内鞠问,小柳生便一五一十将师长西席如何叫他对对子,他如何找姐姐帮忙,统统讲了出来。
林大发一听,真是气得七窍生烟,便到县衙告了师长西席一状。

县太爷升堂,把叶贤生传到。
未加拷问,叶贤生就将事情经由底本来本地都说了出来。
县太爷一听,以为叶贤生讲得有理,又传竹妹上堂。
竹妹将经由一讲,事情更加清楚了:他两人冰清玉洁,并无不轨行为。
林大发在一旁听得明白,心中不由得暗暗后悔起来:自己不该贸然上告,这样岂不委曲了女儿?县太爷听了两个青年供诉,通情达理。
心想,难得他们有如此才华,我何不当堂试他一试?便道:“听你们所说,并非谎话,不过你两人必须当堂联对,不但要用对文呈诉来由,而且要对得奥妙,本官自有发落。
过去你们是男出女对,今日我要你们女出男答。
”县太爷话音刚落,竹妹便道:“竹本无心外生许多枝叶。
”县太爷一听不由得喝采!叶贤生立即接高下联:“藕虽有缝内无半点灰尘。
”县太爷不由得又拍桌赞叹,高兴非常!于是,他提起笔写下判词:

竹本无心枝叶生,

藕虽有缝无灰尘。

才郎淑女堪匹配,

本官与尔做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