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润杨柳枝,五月樱桃红。
农历初夏,正是樱桃上市的时令。
走过很多水果摊贩前,你都会看到一堆堆玲珑小巧,光荣艳丽,晶莹剔透的樱桃。

由于唐朝的杨贵妃酷爱吃荔枝,我们便以为荔枝是果中圣品,实在那浑圆可爱、味美多汁的樱桃,对我们每个人的舌尖,才更具诱惑。

每年农历仲春旁边,樱桃的花竞相开放,那或粉或白,一团团,一簇簇的花朵缀满枝头,煞是浪漫明艳。
唐张祜曾为之赋诗云:

石榴未拆梅犹小,爱此山花四五株。

流光随意马虎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到了晚春时节,樱桃便成熟了。

由于樱桃是“早春第一果”,周天子在夏天的宗庙敬拜上,会首先向夏神和先人献上樱桃,让他们品尝这甜美的最初的果实。

含桃最说出东吴,喷鼻香色鲜浓气味殊。

洽恰昂首千万颗,婆娑拂面两三株。

鸟偷飞处衔将火,人摘争时蹋破珠。

可惜风吹兼雨打,明朝后日即应无。

——唐·白居易《吴樱桃》

唐代大墨客白居易非常喜好樱桃,他说樱桃传闻成长在东吴一带,它的颜色和气味都很独特。
樱桃的果实也很茂密繁多,举头便有千万之众。

樱桃还是小鸟的最爱,趁无人时,小鸟常常躲在樱桃树上,美美地啄食。
为了快速地采摘,人们在树下挤来挤去,很多樱桃掉落在地上,被人们欠妥心踏破。

白居易好可惜那些樱桃啊,他说经由一夜的风吹雨打,明后生成怕樱桃就没有了吧?

小堂深静无人到,满园东风。

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

愁心似醉兼如病,欲语还慵。

目暮疏鈡,双燕归栖画阁中。

——五代·冯延巳《采桑子·小堂深静无人到》

宁静的小院,平日无人光顾,唯有东风轻轻拂过。
五代词人兼宰相冯延巳惆怅地望着东边的墙角,那里有一株樱桃,经由雨水的滋润津润,更显红艳。

此刻,他的内心充满了愁怨,仿佛醉酒一样平常,又如大病一场,心中纵然有万语千言,也

冯延巳的《采桑子》这首词极具画面感,词人借景抒怀,表达了内心极其繁芜的情绪。

这种情绪是一种深刻的寂寞和孤独,它来源于对政治出息的担心,来源于对世事民气的预测,也包含着对流年易逝的无奈与伤感。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喷鼻香烧。

流光随意马虎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剪梅·舟过吴江》是词人蒋捷在南宋灭亡后,于颠簸离乱的流亡途中,写的一曲思乡之吟,一首亡国之歌。

当时,蒋捷在苏州一带的太湖之滨流浪,他坐的小船在江上飘摇,他的面前春深似海,心中愁深亦似海。

他想等船靠岸后,到对岸的酒楼上大醉痛饮,借酒消愁,无奈“风又飘飘,雨又潇潇”,他顿时兴致全无,只好在舟中黯然独坐。

他离开家乡已久,他不知这种漫无目的的流落,还要持续多永劫光。
他厌倦了旅途的劳累,他多想早日归家和亲人团圆。

那让异日思夜想的家啊,他要回去。
他渴望儿女绕膝,佳人相伴;他渴望找回从前的统统,重新拥有那种最平凡的幸福。

归去之后,他要脱下那布满征尘的客袍,穿起身常的衣服;他要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形的喷鼻香;他要尽情地享受,他在流亡的旅途中缺失落的统统。

但是蒋捷的这个心愿和渴盼能实现吗?金人的铁蹄已经踏破了他的国家,南宋不再,盛世亦不再。

因此面对时序变换,光阴飞逝,无限悲哀的蒋捷只能空自感叹:“流光随意马虎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假若流光只是把人抛,至少我们还有希望,但是樱桃红了,芭蕉绿了,蒋捷却再也没有了归途。

流莺舞蝶两相欺,不取芳华正结时。

异日未开今日谢,嘉辰是非是参差。

——唐·李商隐《樱桃花下》

晚唐墨客李商隐对樱桃别有钟情,他想看到樱桃着花的时候,是一番若何的情景。

但是偏偏他来的时候,那樱桃树上有的花还没有开,有的已经凋落了。
总之,他便是不能在一个嘉辰吉日,完美地重逢樱桃着花,只能遗憾地拜别。

实在,李商隐感叹的不是他和樱桃花事的错过,而是他阴差阳错的全体人生。

李商隐属于早慧的儿童,才华过人,但由于陷于“牛李之争”,生平不断遭受谗言和排挤,仕途失落意。

而樱桃先百果成熟,其明艳的光荣,适口的味道使它常常成了凡鸟争食的工具。
在这一点上,李商隐以为自己和樱桃的命运何其相像,于是满腹压抑和愤懑地写道:

朱实鸟含尽,青楼人未归。

南园无限树,独自叶如帏。

——唐·李商隐《嘲樱桃》

-作者-

张风莉:笔名雨枫,中学语文西席,甘肃省白银市作协会员,"大众年夜众号《唐诗宋词古诗词》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