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是诗词的魅力,穿过悠悠千古,如石子入水,在人的心湖荡开荡漾。

不过,出乎很多人猜想的是,这哀婉蕴藉的诗句,并不是在思念逝去的爱人,而是白居易纪念去世的石友元稹所作。

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不知被多少小说和剧本引用来表至心,《琵琶行》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等描写琵琶女高超技艺的句子也不知让多少学生惊艳并头疼;而提到元稹,人们可能会有些陌生,但大多数人一定听过那句道尽生离去世别、物是人非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是元稹写给其妻的悼亡诗。

元稹和白居易相差七岁,贞元十九年同登科,相称于现在考上了公务员,又一起被分配到了秘书省做校书郎。
自古文人相轻,但两人志同道合,一见如故。
元白二人诗词唱和长达三十多年,互赠诗篇近千首,唐才子传中评价他们的关系,“虽骨肉未至,爱慕之情,可欺金石”。

细品大年夜唐第一CP元稹渣了所有妹子却对白居易一往情深

由于任职等缘故原由,除了两人同事的那段韶光,元白相聚的机会有限,于是他俩常常在驿站留诗联系,每每经由一个驿站就在墙上找对方留下的诗。

而纵然远隔天涯,两人之间心有灵犀让人惊叹。

元和四年,元稹任监察御史,到梁州办事,在驿馆安歇时,梦见白居易携友游曲江、慈恩寺,醒后写下了《梁州梦》。
而此时的白居易竟然真的和朋侪在慈恩寺嬉戏,怀念千里之外的元稹,拜会《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二人之间的默契实在过于玄妙。

世上酒肉朋友多,但能共患难的少,但元、白是真正的患难之交。
元稹母亲去世,他还乡守丧时过的非常艰巨,是白居易及其母一贯在帮助他;多年后白居易的母亲去世,元稹也慷概赠金助他度过困难的日子。

巧的是,元白二人不仅同年入仕,仕途不顺的二人还曾同年被贬官,元和十年的三月,元稹被贬到通州,跟白居易正埋怨呢,担心自己哪天就客去世异域,几个月后白居易就被贬去了江州。
元稹得知,“垂死病中惊坐起”,可见对白居易的情意之深。
而得知通州闷热、元稹病重,白居易特地寄去轻薄的衣服和江州的凉席,并附诗关心安慰元稹。

元白末了一次相见在洛阳,两个已经生了华发的老头依依不舍,元稹还留下了《过东都别乐天二首》,诗中似有定命将至之感,之后二人痛惜分别。

太和五年,元稹去世,时年五十三。

此后佳作再无人相和。

元稹去世九年后,白居易因梦见故人故友而哀伤不已,写下了《梦微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这一名句,伤怀哀戚之情入木三分。

元白之间,非亲非友,赛过亲友,只叹人生难得一心腹,千古知音最难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