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唐代王维五律秋夜独坐

题解:

此诗是王维晚年的作品。
王维百口人虔信佛法。
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退朝之后,苦行斋心,焚喷鼻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注释:

堂:泛指房屋的正厅。
欲二更:将近二更。
二更:指晚上九时至十一时。

山果:山上的野果。
灯下:点出夜。
草虫鸣:点出秋。
草虫:草丛中的小虫子。

“黄金”句:《史记·封禅书》载,汉武帝时,有方士栾大诡称“黄金可成,河决可塞,不去世之药可得,神仙可致”,因此武帝封他为五利将军。
后均无效验,被杀。
黄金可成,亦指炼丹术。
黄金:玄门炼丹术中一种仙药的名字。

老病:朽迈和疾病。
无生:佛家语,谓世本虚幻,万物实体无生无灭。
禅宗认为这一点人们是难以领悟到的。

译文:

独自坐着悲哀双鬓已白,在秋夜空堂年夜快要二更。

山间野果在秋雨中落下,草中虫子到灯下来低鸣。

头上白发始终难以变黑,炼丹中仙药也至今未成。

要知若何肃清朽迈疾病,唯有学佛修成不灭不生。

赏析:

王维中年奉佛,诗多禅意。
这诗题曰“秋夜独坐”,就像僧徒坐禅。
而诗中写时迈人老,感慨人生,斥神仙虚妄,悟佛义根本,是墨客现身说法禅意哲理之作,情理都无可取,但艺术表现较为真切细微,真切如化,历来受到讴歌。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首联写悲哀。
这是一个秋日雨夜,更深人寂,墨客独坐在空堂上,潜心默想。
这情境仿佛便是佛徒坐禅,然而墨客却是陷于人生的悲哀。
他看到自己两鬓花白,人一每天老了,不能永生;此夜又将二更,光阴一点点消散,无法挽留。
一个人便是这样地在岁月无情流逝中走向老病去世。
这冷漠的事实使他自觉无力而陷于深刻的悲哀。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颔联写沉思。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他加倍感到孤独空虚,须要同情勉励,启示勾引。
然而除了墨客自己,堂上只有灯烛,屋外听见雨声。
于是他从雨声想到了山里成熟的野果,彷佛瞥见它们正被秋雨摧落;从灯烛的一线光亮中得到启示,把稳到秋夜草野里的鸣虫也躲进堂屋来叫了。
墨客的沉思,从人生转到草木昆虫的生存,虽属异类,却获同情,但更以为悲哀,创造这无知的草木昆虫同有知的人一样,都在无情的光阴、岁月的消散中零落哀鸣。
墨客由此得到启示勾引,自以为觉悟了。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颈联写觉悟。
墨客觉悟真理是万物有生必有灭,大自然是永存的,而人及万物都是短暂的。
人,从出生到老去世的过程不可改变。
墨客从自己嗟老的忧伤,想到鼓吹神仙永生不老的玄门。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尾联写学佛。
墨客感叹“黄金不可成”,便是否定神仙方术之事,指明炼丹服药祈求永生的虚妄,而认为只有信奉佛教,才能从根本上肃清人生悲哀,解脱生老病去世痛楚。
佛教讲灭寂,哀求人从心灵中打消七情六欲,是谓“无生”。
借使果真如此,当然不仅拔除老病痛楚,统统人生苦恼也都不再存在了。
墨客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去皈依空门的。

整首诗写出一个思想觉悟即禅悟过程。
从情入理,以情证理。
诗前半篇表现墨客沉思而悲哀的神色和意境,形象生动,感想熏染真切,情思细微;而后半篇则纯属说教,归纳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