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你一定曾见过它触目惊心的美。
在紫禁城宏伟的宫殿之上,
在佛教宝相庄严的神座之上,
在宇内户室里,
创造的穹顶之魂,
精美绝伦的繁复之美。
故宫·养心殿藻井
故宫·养性殿藻井
故宫·万春亭藻井
回环往来来往的花纹、雕刻、彩绘,
在一举头的霎时,震慑灵魂。
那让你悸动的美,是名“藻井”。
又有“绮井”、“覆海”之称。
“亘雄虹之长梁,结棼镣以相接,蒂倒茄于藻井,
披红葩之狎猎,饰华榱与壁当,流景曜之桦晔。”
——东汉·张衡《西京赋》
“龙盘藻井喷红艳,兽坐金床吐碧烟。”
——唐·薛逢《金城宫》
它每每向上隆起,
天生的尊贵,超凡脱俗。
它似颠倒翻转的井,
又似通达天宇的梯。
在形,
有方、矩、八角、圆形等多变之姿。
在貌,
常加以繁杂又华美的彩画、机动又大气的浮雕。
“璇题藻井穷图画,玉笙宝瑟声冥冥。”
——宋·陆游《楚宫行》
它向来只配以尊贵的建筑物利用。
如人间帝皇,如神佛殿堂,如陵寝碑亭。
凡世间尊贵处所,常有它的镇护。
它明明是生在有限的室内,
偏生象征苍穹的无限高远。
在它本身,便具神圣意义。
“何如藻井铺霞绮,自敞珠宫迓日丹。”
——明·王夫之《宿明溪寺山僧导游珍珠岩》
而它存在的意义,
全然不止在于尊贵、富丽、神圣。
每一条不同的曲线,
每一种不同的纹样,
乃至色彩、雕像、层级……
都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方井。
圆渊方井,倒垂莲花,
是早期藻井常见样式。
历南北朝而大盛,
至隋、唐初年才逐渐衰弱。
当此时,
藻井构造、纹样还未有后来的那些繁杂多变。
它以一种相对大略、素朴的外不雅观存在,
也没有太多的奢华靡丽,
还只是建造于房屋之顶,
作为建筑的一部分存在。
宝盖。
或是帝王出游,或是举行仪式,则有宝盖高悬。
亦悬佛像上方,象征神佛出行,
是有佛行即行、佛止即止。
此后,宝盖成为佛殿必有之物。
自宝盖出,藻井华贵而肃静的内涵,日益深刻。
斗八。
宋代《营造法度模范》出,
屋顶天花位置,在藻井外,又有平阁、平基。
而藻井,逐渐有了一种规范:斗八。
它构造、层次分明,
上中下、内外布局清晰。
自下而上的隆起,
由方起,次变角,再变为圆。
自外向内的深入,
看似构造大略,却已内含变革。
云龙明镜。
明清以来,
藻井由简至繁,一繁再繁,
以至让人眼花缭乱,有头晕眼花之感。
藻井艺术,至高无上。
层层叠叠,螺旋上升。
在顶心,
不断扩大象征天国之义的明镜,
于明镜周围,铺叠层层莲瓣,
又于中心绘制云龙。
云龙的进一步突出发展,
至清代,而有了蟠龙绕顶,
而藻井,也终成“龙井”。
极尽风雅的富丽堂皇,
成了人间富贵处的绝工具征。
而藻井,
也终于“高高在上”起来。
藻井·敦煌图案在描述与内涵之外,
于藻井的建造工艺,
亦是不可轻忽的中原匠造技艺聪慧。
榫卯的纯木制技艺,
在本日依然令人啧啧称奇。
斗拱堆叠,椽、梁的变革,
排列组合形式不同,
而井心便有丰富的变革。
再及形态互异的造型,
饰以多彩的花卉纹样。
百种匠心,尽出风采。
在多变之中,
藻井又始终如一的坚守着中轴对称构造。
因此藻井之美,
虽繁复而无纷乱之感,
虽多变而有序。
在看似大略的重复之中,
呈现一种富有韵律的节奏美。
因藻井的存在,
而使建筑在穹顶之上,
铸造出灵魂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