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讲究格律对仗,以是墨客写诗也颇费工夫。

墨客的灵光一现或苦思冥想,造就的千古佳句,让后来人击节叹赏,回味不绝。

01

最深的情

诗词丨诗词中最美的40句妙联佳对句句动人惊艳千年

1.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二首》

“身无彩凤双飞翼”写相思之苦,“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相知之深。

“身无”与“心有”,一外一内,一悲一喜,抵牾而奇妙地统一在一体,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的繁芜奇妙的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

2. 昂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这两句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也没有精工富丽的辞藻。

它只是用阐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人。

3.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孟郊《游子吟》

“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牢牢联系在一起,写出了母子相依的骨肉之情。

情绪朴拙自然,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厚素淡的措辞中蕴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4.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墨客借“沧海水”、 “巫山云”这世间绝美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爱妻刚毅不渝的感情,表现了夫妻昔日的美好感情。

意境深远、意蕴颇丰,情绪炽烈却又蕴藉蕴藉,成为人们喜好借用的一副联语,后来不仅用来表达爱情深厚刚毅永固,还常被人们用来形容阅历丰富而眼界极高。

5.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这两句用的是流水对,自然流畅,洗练概括。

别后人间沧桑,千种风情,不知从何提及,墨客只在“一别”、“十年”之前冠以“浮云”、“流水”,便表现出来了,意境空灵。

6.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朋侪》

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朋侪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垂垂而下,彷佛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墨客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殊令人感到难舍难分。
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民气弦。

7.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
墨客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长内心的伤痛。

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
表现了墨客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奥深厚感情。

8.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玉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生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

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腕却并不使人以为于情理不合,这是由于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奇妙的生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9. 相思似海深,往事如天远。

——乐婉《卜算子·答施》

表达了墨客与恋人分别时的痛楚之情,同时也表示出墨客与恋人之间一种死活不渝的精神。

既道尽别后的痛楚,又诉尽临别的伤心,若不是感情朴拙的人,那是说不出的。

10.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久别相逢,确有喜的一壁。
然而这喜悦,只能说是表面的,或者说是暂时的,十年的流落生涯,人毕竟是老了。

这一副朽迈的形象,不言悲而悲情溢于言表,流落之感也就尽在不言之中。
一喜一悲,笔法跌宕;一正一反,交互成文。

02

最妙的景

1.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落日映射下的彩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行,秋日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

此情此景,令民气生神往。

2.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起鸟空啼。

——李华《春行即兴》

花着花落无人赏,大好春光无人知,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

“自落”和“空啼”相照料,写出了墨客面对大好山河的无限寂寞之感。

3.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在墨客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

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遐想的,实不多见。

4.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洁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翱翔,黄鹂婉转,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

两种景象相互映衬,相互合营,把积雨景象的辋川山野写得华意盎然。
正是所谓“诗中有画”。

5.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阴郁;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隆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不雅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6.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墨客利用极其朴素、极其浅近的措辞,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

而后人在千载之后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7.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边陲沙漠,浩瀚无边,以是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不雅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能干,因此称作“孤烟”。

落日,本来随意马虎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觉得。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述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想熏染。

8.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由于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时令,以是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以是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墨客不雅观察、欣赏的感想熏染和判断,这就使客不雅观的自然景归天为带有墨客主不雅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传染。

9.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推门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师长西席壁》

水“将绿绕”,山“送青来”,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爱好山水的情趣。

描写景物亦以表现人,写景见人,人于景中,表现了客不雅观景物的美,又写出了人的美,颇有一箭双雕的觉得。

10.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落花”、“微雨”本是极清美的景致,在本联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美好的事物即将消散,怎能不令人黯然神伤?

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甚至在梦后酒醒回顾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
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令读者不能自持。

03

最真的理

1.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焕《登鹳雀楼》

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便是要站得更高些。

“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墨客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
“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

2. 春蚕到去世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在这两句里,既有失落望的悲哀与痛楚,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即便追求是无望的,也要在无望中连续追求,不计希望之有无。

3. 近水楼台先得月,旭日花木易为春。

——苏麟《断句》

靠近水边的楼台,由于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玉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好得多,以是萌芽就早,最随意马虎形成春天的景象。

这一联见告我们:人生于世,所处环境很主要,若是以为人生不顺,不妨出去走走。

4.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这一联,是作者饱含酸楚的笔触。
这两句集中、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认识。

“短如春梦”、“薄似秋云”的比喻熨帖而自然。

5. 年年纪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这一联,以幽美、流畅、工致的对句,集中地表现青春易老世事无常的感叹,富于诗的意境,且具有哲理性,历来广为传诵。

红颜易老、生命无常,且行且珍惜。

6.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写怀》

此十四字,微微唱叹,如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悲绪,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可为见证。

功名是我所期,岂与尘土同轻;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

7.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一个人只要具备了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快意人生。

苏轼这种困境中仍要保持浩然之气的开阔的人生态度,显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8. 目前有酒目前醉,嫡愁来嫡愁。

——罗隐《自遣》

本日有酒就喝个酩酊大醉,嫡有忧虑就等来日诰日再愁。

别怕来日诰日不会更好,别怕人生路上没有好风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9.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这一联,很象是军中盛行的作战歌诀,颇富韵致,饶有理趣,深得议论办法。

两个“先”字,开人胸臆,提出了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强调部伍要刁悍,士气要高昂,对敌有方略,智勇须并用。

10.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这一联的比喻,是奇特而富于独创性的,同时又是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的。

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本就极易产生遐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解烦忧的强烈欲望中引发出“抽刀断水”的意念。

04

最美的意境

1.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蕴藉,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缠绵哀感,用虚字构成工致的对仗、唱叹真切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宛如天成。

统统一定要消散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挡其消散,但消散的同时仍旧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散而变得一片虚无。

2.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遐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彭湃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凄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古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3. 桃李东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

实在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去和别后思念之殷,也不那么随意马虎。
墨客却选了“江湖”、“夜雨”、“十年灯”,作了动人的抒写。

“江湖”一词,能使人想到流转和飘泊,“夜雨”,能引起怀人之情,在“江湖”而听“夜雨”,就更增加萧索之感。
“夜雨”之时,须要点灯,以是接着选了“灯”字。

“灯”,这是一个常用词,而“十年灯”,用以和“江湖夜雨”相联缀,就能引发读者的持续串想象:两个朋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相互思念,夜阑不寐。
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

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授予它以新的意义,解释新事物必将取代往事物。

5.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落。

——陆游《游山西村落》

如此流畅绚丽、爽朗明快的诗句,又与人生某种境遇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

这里描写的是墨客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爽朗的情景,不仅反响了墨客对出息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革的哲理。

6.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亭山》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勾留,逐步的越飘越远,彷佛世间万物都在厌弃墨客。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繁盛热闹繁荣声肃清之后格外感到寂静;在翻滚的厚云消逝之后感到特殊的清幽沉着。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正陪衬出墨客心灵的孤独寂寞。

7.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菜根谭·概论》

人生风华一起走来,一起奔波,有艰辛,有等待,有收成,更有幸福。

生活不会止步于面前的一亩三分地,还有美好的未来值得我们憧憬。
任窗外风雨飘摇,我自微笑,与光阴同行。

8. 清闲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不雅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飞花袅袅,飘忽不定,迷离惝恍;小雨如丝,迷迷蒙蒙,迷漫无际。
见飞花之飘缈,不禁忆起残梦之无凭,心中顿时悠起的是小雨蒙蒙般茫无边际的愁绪。

此词以柔婉弯曲之笔,写一种淡淡的闲愁。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一份闲愁。
不知何时何处,它即从你心底无端地升起,说不清也拂不去,令人难耐。

9.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把春雨东风与杏花、杨柳结合,展示神态,重点放在“欲湿”、“不寒”二词上。

“欲湿”,表现了濛濛小雨似有若无的情景,又暗表小雨滋润津润了云蒸霞蔚般的杏花,花显得更加娇妍红晕。

不寒”二字,点出时令,说东风迎面,带有丝丝暖意,连缀下面风吹动苗条柳条的轻盈多姿场面,加倍表现出春的宜人。

这样表达,使全体画面色彩缤纷,充满着发达生气。

10.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不才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清闲寒冷的江心垂钓。

天地之间纯洁而寂静,六根清净,万籁无声;渔翁则清高而孤傲,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韶光染白了青丝,岁月让我们尝遍孤独。
但也依然相信,岁月不会薄待任何一寸韶光,同样,也会在适当的时候温暖每一颗民气。

来源:诗词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