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部编教材第一首古诗词,是骆宾王的《咏鹅》。纵不雅观全部教材,描写动物的诗有五首,分别写的是鹅、鸡、蜂、蝉、和马。它们属于咏物诗。
墨客在吟咏自然界中的万物的时候,绝不是纯挚地描摹景物或事物,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托物言志,这便是咏物诗。
吟咏动物的诗,多数是通过所描摹的动物,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情志哲理,或空想抱负。
第一首,一年级上册骆宾王的《咏鹅》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是骆宾王七岁所作,为他赢得了“神童”称号。光鲜的色彩带来视觉冲击。开头持续三个鹅,以及动词“浮”和“拨”,动感十足,活泼烂漫。
第二首,一年级下册,唐寅的《画鸡》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全身洁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这是一首题画诗,用大口语一样的措辞,被评为“俗”,大俗即大雅,它生动描述出公鸡的形象。公鸡“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寄托了墨客希望一展才华的空想与抱负。
第三首,四年级下册,罗隐的《蜂》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劳为谁甜。
他写诗的时候,正值唐末,朋党排斥,民不聊生,自己又久居下僚,心境可想而知。墨客通过对蜜蜂的描写,表达了对田间费力劳动者的同情,对劳而不获,获而不劳的不平现实的愤懑之情。
还有一种说法,这首诗是讽刺那些蝇营狗苟之辈,一辈子钻营,看似风光,却又如何?
我还是比较喜好前一种说法。
第四首,五年级上册,虞世南的《蝉》蝉
唐•虞世南
垂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年夜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咏物诗看似写蝉的外表、生活习气,实际上是自喻。墨客借咏蝉,暗示一个品行高洁的人不会凭借外在的权势,自会声名远播。
同样写蝉,长期位居高位的人和失落意的李商隐截然不同。
第五首,六年级下册,李贺的《马诗》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墨客通过赞马,表现了远大抱负。墨客所处的环境正是藩镇盘据,肆虐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写马,充满了满满的战意,表现了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
此时的李贺,胸中满满的大唐男儿的热血。
这五首诗,除了七岁的骆宾王,没有明显表达什么,其他的墨客,通过所咏之物,或表达了凌云之志,如《画鸡》《马诗》;或表达了对人间的态度,如《蜂》;或表达了内心的情志,如《蝉》。
#头条创作寻衅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