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别名将离、离草、花中丞相,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现已被尊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
其余,芍药在红楼梦中是一种主要的花,“史湘云醉眠芍药茵”是红楼梦中最俏丽的情景之一。

芍药花自古也有一个别号,叫做“将离”,有相互爱慕、依依不舍的寓意。
将离的意思还在于芍药着花的节令,恰在送别春天的时候,这便有对春天的依依不舍的一份情意。
正由于芍药开放于牡丹之后、春天之末,以是,文人们又给了芍药一个雅号:“殿春”。

传说中牡丹芍药都不是凡花种,是某年人间瘟疫,玉女或者花神为救众人盗了王母妙药撒下人间。
结果一些变成木本的牡丹,另一些变成草本的芍药,至今芍药还带着个“药”字。
牡丹、芍药的花叶根茎确实可以入药,牡丹的丹皮是顶有名的,白芍更是滋阴补血的上品。

花中丞相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

芍药

唐-王贞白

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

麦秋能几日,谷雨只微寒。

妒态风频起,娇妆露欲残。

芙蓉浣纱伴,长恨隔波澜。

注:王贞白,字有道(875—958),号灵溪。
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
唐末五代十国著名墨客。
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
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响边塞生活,勉励士气的佳作。
征戍之情,深切动人。
对军旅之劳、战役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郁、腔调铿锵。
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
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芍药

唐-潘咸

闲来竹亭赏,赏极蕊珠宫。

叶已尽馀翠,花才半展红。

媚欺桃李色,喷鼻香夺绮罗风。

每到春残日,芳华处处同。

注:潘咸(一作成、诚)与喻凫同时,集一卷。
今存诗五首。

故王维右丞堂前芍药花开,凄然感怀

唐-钱起

芍药花开出旧栏,春衫掩泪再来看。

主人不在花长在,更胜青松守岁寒。

注:钱起(751年前后在世),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从前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七年(748年)进士。
唐代墨客。

芍药(元和中知制诰寓直禁中作)

唐-韩愈

浩态狂喷鼻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

觉来独对情惊骇,身在仙宫第几重。

注: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见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措辞,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师长西席集》里。
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不雅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感芍药花,寄正一上人

唐-白居易

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

开时不解比色相,掉队始知如幻身。

空门此去多少很多多少地,欲把残花问上人。

注: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喷鼻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墨客,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措辞夷易普通,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喷鼻香山的琵琶峰。

戏题阶前芍药

唐-柳宗元

凡卉与时谢,妍华美兹晨。

欹红醉浓露,窈窕留馀春。

孤赏白日暮,暄风动摇频。

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

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

注: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精彩墨客、哲学家、儒学家乃至造诣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由于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造诣均极为精彩,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官舍迎内子有庭花开

唐-卢储

芍药斩新栽,当庭数朵开。

东风与拘束,留待细君来。

注:卢储,江淮一带人氏(李传玺作合肥人)。
字号及生卒年不详。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庚子科状元及第。
该科进士二十九人。
考官:太常少卿李健。
试题为《早春残雪诗》、《何论》。

芍药

唐-王建

芍药丁喷鼻香手里栽,临行一日绕千回。

外人应怪难辞别,总是山中自取来。

注:王建(约767~约831后),唐代墨客。
字仲初。
颍川(今河南许昌)人。
门第衰微,早岁即离家寓居魏州乡间。
20岁旁边,与张籍相识,一道从师求学,并开始写乐府诗。
贞元十三年(797),辞家从戎,曾北至幽州、南至荆州等地,写了一些以边塞战役和军旅生活为题材的诗篇。
在“从军走马十三年”(《别杨校书》)后,离开军队,寓居咸阳乡间,过着“终日忧衣食”(《原上新居十三首》)的生活。
元和八年(813)前后,“白发初为吏”(《初到昭应呈同寅》),任昭应县丞。
长庆元年 (821),迁太府寺丞,转秘书郎。
在长安时,与张籍、韩愈、白居易、刘禹锡、杨巨源等均有往来。
大和初,再迁太常寺丞。
约在大和三年(829),出为陕州司马。
世称王司马。
大和五年,为光州(治所在今河南潢川)刺史,贾岛曾往见赠诗。
此后行迹不详。
王建的乐府诗和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题情人药栏

唐-万楚

敛眉语芳草,何许太无情。

正见离人别,春心相向生。

注:万楚,唐墨客。
开元年间登进士及第。
沉迹下僚,退却撤退居颍水之滨。
与李颀友善。
清沈德潜谓其《骢马》诗\"大众几可追步老杜\"大众(《唐诗别裁集》)。
《国秀集》选其诗三首,《全唐诗》存其诗八首,《全唐文》存其文一篇。
平生业绩见《李颀集》卷上、《唐诗纪事》卷二0。

咏芍药

宋-苏轼

一声鸪鴃画楼东,魏紫姚黄扫地空。

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东风。

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三苏”家族成员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词,赋,散文均造诣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成绩最精彩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首创了湖州画派。
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

望海潮(扬州芍药会作)

宋-晁补之

人间花老,天涯春去,扬州别是风光。

红药万株,佳名千种,天然浩态狂喷鼻香。

尊贵御衣黄。
未便教西洛,独占花王。

困倚东风,汉宫谁敢斗新妆。

年年高会维阳。
看家夸绝艳,人诧奇芳。

结蕊当屏,联葩就幄,红遮绿绕华堂。

花百映交相。
更秉菅不雅观洧,幽意难忘。

罢酒风亭,梦魂惊骇在仙乡。

注:晁补之(1053—1110年),北宋期间著名文学家。
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墨客黄庭坚、秦不雅观、张耒)之一。

红芍药

宋-王不雅观

人生百岁,七十稀少。
更除十年孩童小。

又十年昏老。
都来五十载,一半被、睡魔分了。

那二十五载之中,宁无些个烦恼。

仔细斟酌,好追欢及早。
遇酒追朋笑傲。

任玉山摧倒。
沈醉且沈醉,人生似、露垂芳草。

幸新来、有酒如渑,结千秋歌笑。

注:王不雅观(1035--1100),字通叟,生于如皋(今江苏如皋),北宋著名词人。
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他得中科举及第。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考中进士。
其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在任时作《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褒赏;又撰《扬州芍药谱》一卷,遂被重用为翰林学士净土。

玉盘盂

宋-杨万里

旁招近侍自江都,两岁何曾见国姝。

看尽满栏红芍药,只消一朵玉盘盂。

水精淡白非真色,珠璧空明得似无。

欲比此花无可比,且云冰骨雪肌肤。

注: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调零陵丞。
乾道,知奉新县,擢国子博士,迁太常博士,权吏部右侍郎官,将作少监。
淳熙间,历知常州,提举广东常平茶盐,迁广东提点刑狱。
十一年(1184),召为吏部员外郎。
历任枢密院检详官,尚书右、左司郎中,秘书少监。
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复兴四大墨客”。
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响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措辞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诙谐情趣;称为“诚斋体”。

代表作品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昼寝起》、《新柳》、《舟过安仁》等。

玉盘盂,白芍药的别名。

如梦令(和张文伯芍药)

宋-王之道

绰约一枝红怨。
疏雨淡烟池馆。

梅子欲黄时,日倚朱阑几遍。

争看。
争看。
人在沈喷鼻香亭畔。

注:王之道,公元一〇九三年至逐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
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
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
为人年夜方有气节。
宣和六年,(公元逐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
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
调历阳丞。
绍兴制定条约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
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
坐是沦废者二十年。
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
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风骚子·黄钟商芍药

宋-吴文英

金谷已空尘。

薰风祝攥舞低鸾翅,绛笼蜜炬,绿映龙盆。

窈窕绣窗人睡起,临砌脉无言。

慵整堕鬟,怨时迟暮,可怜干瘪,啼雨薄暮。

轻桡移花市,秋娘渡、飞浪溅湿行裙。

二十四桥南北,罗荐喷鼻香分。

念碎劈芳心,萦思千缕,赠将幽素,偷翦重云。

终待凤池归去,催咏红翻。

注: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
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
与贾似道友善。
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
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文雅,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
而后世批驳却甚有辩论。

“风骚子”,本唐教坊曲名。
《挥尘录》:“周美成为溧水令,主簿之姬有色而慧,每出侑酒,美成为《风骚子》以寓意。
”双调,一百零九字,上片十二句,五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

芍药

金-姚孝锡

绿萼披风瘦,红苞浥露肥。

只愁春梦断,化作彩云飞。

注:姚孝锡(1097-1179) 字仲纯,号醉轩。
江苏省丰县人。
金代文学家。
姚孝锡所作诗文另有意趣,着有《鸡肋集》,已佚。

芍药

宋-何应龙

金蕊丝头茜染成,五云楼映玉盘倾。

谢郎一入中书后,二十四桥空月明。

注:何应龙,字子翔,号橘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嘉泰进士,曾知汉州,与陈允平有交(《西麓诗稿·别何橘潭》诗)。
著作已佚,仅《南宋六十家小集》中存《橘潭诗稿》一卷。
生平官运颇顺,其文以诗见长。

侧犯·咏芍药

宋-姜夔

恨春易去。
甚春却向扬州住。

微雨。
正茧栗梢头弄诗句。

红桥二十四,总是行云处。

无语。
渐半脱宫衣笑相顾。

金壶细叶,千朵围歌舞。

谁念我、鬓成丝,来此共尊俎。

后日西园,绿阴无数。

寂寞刘郎,自修花谱。

注: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
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墨客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
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生平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
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
其作品素以空灵蕴藉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
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这是一首吟咏芍药风情,描写扬州景物的咏物词。

姜夔的咏物词,不重在描摹物态的形状,而是遗其形状,重在神似,即摄取事物之神理,因而能达到一种清远空灵的境界。
姜夔游历扬州,反响在作品中可以查考的有两次:一次是公元1176年(孝宗淳熙三年),他二十来岁,因事途经这座古城,目睹经由战火洗劫的冷落景象,感慨万端,于是创作了名篇《扬州慢》,以寄托自己的“黍离之悲”;一次是公元1202年(宁宗嘉泰二年),他重游扬州,已人到中年,市价暮春,芍药盛开,歌舞满城,词人置身于名花倾国之中,顿生迟暮之感。
这后一次便是《侧犯·咏芍药》的缘起。

芍药

宋-郑云林

与春相识亦多年,今岁春胡不到园。

一任阶前无芍药,免教蜂蝶两争喧。

点绛唇(芍药)

宋-张炎

独殿春光,此花开后无花了。

图画人巧。
不许芳心老。

密影翻阶,曾为寻诗到。

竹西好。
采喷鼻香歌杳。
十里红楼小。

注: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
祖籍陕西凤翔。
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
父张枢,“西湖吟社”主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
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往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流落落拓。
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
张炎另一主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紧张艺术思想与造诣,个中以“清空”,“骚雅”为紧张主见。

朝中措(双头芍药)

宋-侯置

翻阶红药竞芬芳。
著意巧成双。

须信扬州国艳,旧时曾在昭阳。

盈盈背立,同心对绾,联萼飞喷鼻香。

牢贮深沈金屋,任教蝶困蜂忙。

注:侯置(?——?)字彦周,东山(今山东诸城)人。
南渡居长沙,绍兴中以直学士知建康。
卒于孝宗时。
其词风清婉闲雅。
有《孏窟词》

中国好诗词,风雅颂古今!
中国好诗词打造最纯粹的诗词分享平台!
品读、鉴赏经典诗词歌赋,分享、互换精美原创文学。
不一样的文学阅读体验,不一样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中国好诗词微旗子暗记:qq274158273,欢迎各位不雅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