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元吉,中国北宋画家。字庆之。生卒年不详,生动于仁宗、英宗期间。湖南长沙人。初工花鸟蜂蝶,后见到赵昌作品,认为难以超越,耻为第二,于是转工画猿猴。他常深入荆湖深山之中,不雅观察、体会、揣摩猿猴獐鹿的生活习气,每遇胜丽佳处,辄留其意,心传眼见,写于毫端。
于长沙寓居后开凿池诏,间以乱石丛篁、梅菊葭(jiā)苇并驯养水禽山兽,以不雅观其动静游息之态,故所画动植物富有生趣。画上多自书“长沙助教易元吉画”,题名于树石间。
《猴猫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上一只顽性大发的猴子溘然一把抱起经由身边的小猫,其余一只吓了一跳的猫儿在闪避之际,转头对着猴子横目吼叫。而猴子根本不管怀里的猫咪乐意不愿意,阁下的猫咪抗议不抗议,看他那歪着脑袋逍遥清闲的神气样子,彷佛对自己这场恶作剧得意极了。
易元吉的绘画才能是多方面的,除了善于花鸟獐猿外,他还能画猫犬、虎狼、杂菜等各种动植物,且都能别开生面,超越古人。在画坛受到推崇的易元吉,在仕途上却很不得志。一次,潭州知州刘元瑜因欣赏易元吉的画艺,将他补为州学助教(从九品)。易元吉得到这个官职后很高兴,就在自己的画稿上署上工“长沙助教易元吉画”的题款。但没过多久,刘元瑜就因擅自补升画工易元吉为州学助教而降知随州。易元吉的仕途也随此而中止。
《猿鹿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064年(宋英宗治平元年),汴京景灵宫中的孝严殿建成,朝廷特召易元吉进宫绘画。他十分高兴地对朋友们说:“吾平生至艺,于是有所显发矣。”欣然赴京。在孝严殿内,易元吉奉命画御座后面的大屏风。他在中间一扇上,画了太湖石与汴京有名的鹁鸽和洛阳有名的牡丹,在阁下两扇各画上孔雀。接着,他又在神游殿的小屏风上画“牙獐”。新奇的构图,风雅的画笔,使他名声大振。之后,易元吉又奉诏在开先殿西厢画《百猿图》,但还未画完就暴卒身亡了。曾有人说他的去世是由于画院有人妒忌他得到了天子的恩宠,特意在食品里下毒将他毒去世的。易元吉的去世,使许多人感到惋惜,刘挚作《易元吉画猿》诗:“传闻易生近已去世,此笔遂绝天几存。安得千金买遗纸,真伪常与识者论。”从这首诗中可见人们对易元吉的推崇,也可知当时他的画已非常宝贵,并且有人假造了。
《缚猴窃果图轴》 绢本设色墨笔190.8×100.2厘米 弗利尔美术馆
《宋易元吉扇面画乔柯猿挂》传为易元吉创作。在这幅作品中,虽然不见得便是他的作品,但是构图甚富巧思,用笔也相称工细,将猿猴机动的样子容貌儿表现得唯妙唯肖,也是一件宋代的佳作。
斜坡上,特立的柏树上,一只小猿笑盈盈地挂悬在枝柯上头,汤呀汤的,圆亮的眼珠子还咕噜噜地往下望;另一只小猿抱著树干,还有一只则是趴伏在另一株驼了腰、断了枝干的古木上,同样都聚精会神地盯著地上瞧。大伙儿目光的焦点,都不谋而合地落在草地上、石头间,两只淡墨色的小小身影上,定眼一看,不正是两只螃蟹么。
在中国传统吉祥文化中,科举及第、加官晋爵是家族大事,也是士子们最为殷切的期盼。猿猴灵敏矫健,又与“元”、“侯”谐音,於是成为祝福人们得以连中“三元(状元、会元、解元)”或是“封侯”的象征。螃蟹有甲壳,“甲第”又意谓著科举进士及第,於是也就成为吉祥家族一员。画中三只猿猴与两只螃蟹一道涌现,金榜题名的浓厚期望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猿捕鹭图》 24.1×22.9cm 大都博物馆藏
易元吉所作的画,尤其以獐猿特殊生动逼真,呼之欲出,他因此而名闻天下。易元吉的獐猿画不仅在艺术上达到最高级的水平,而且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具有开拓绘画题材的意义。以是古代绘画评论家把獐猿画算作易元吉的专工独诣,认为是“世俗之所不得窥其藩”的绝技。许多名墨客也纷纭题咏表示讴歌,个中有黄庭坚的《易生画赞》、张来的《獐猿图》、刘挚的《易元吉画猿》等等。易元吉也由此而成为长沙乃至湖南画坛的首领。
《树上二猿图轴 》绢本设色墨笔 190.8×100.2厘米 弗利尔美术馆藏
易元吉之以是能取得这样的造诣,既在于能效法自然,又在于能早年人那里汲取养料,充足自己的画艺。因而人们评说:“元吉平日作画,格实不群,意有疏密,虽不全拘效法,而能仗义古人,是乃超忽时流,周旋善誉也。”这是颇能解释易元吉绘画艺术高超钩奥秘的。
属猴图 张大千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字画,特殊在山水画方面卓有造诣。张大千也是爱猿之人,他乃至认为自己是黑猿转世。大千画猿很长于临仿宋代易元吉的作品,易元吉为画猿曾入深山百余里,不雅观察猿的一举一动,“心传眼见,悉着毫端”,大千当不输于此,他常常豢养猿猴作伴,最多时曾有喂养十余只的记录,朝夕相处,使他熟习猿的各种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