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蜀孟昶后期生活奢侈,十分宠幸花蕊夫人,他们的爱情故事,也被后人不断地诉说着,因此许多诗词便应运而生,个中非常著名的一首,便是苏轼的《洞仙歌》,这首词描写了后蜀国君孟昶和他的妃子花蕊夫人在河边纳凉的故事,刻画了冰肌玉骨的花蕊夫人,读来不禁让人憧憬。

这首词之前还有一个引言,大意是说苏轼曾经见到一位年近九十的老尼姑,她曾经见过后蜀国君和花蕊夫人在摩诃池乘凉,当时蜀主写下了一首词作,这位老尼记了下来。
但是四十年后,老尼已经去世,苏轼自己便在空隙时补足了那首词。
苏轼的大才,当然不同凡响,以是这首词便广为流传,直到今日。

洞仙歌苏轼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天河。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失落包。

上片作者着重刻画了花蕊夫人的绰约风采和天生丽质,她有着冰之肌肤、玉之翠骨。
接下来,更因此水、风、暗香、绣帘、明月等事物,陪衬了花蕊夫人的冰清玉洁,创造出了一种美人斜倚、钗横鬓乱的自然美态,让人不禁想要一睹这位美人的风采。

而下片开始,写花蕊夫人的活动,她和爱人相携一起在夏夜闲步、纳凉,这是一个寂静幽深的夜晚,二人边闲步边看着天上的星星,没有一言却赛过千言万语,这种和爱人携手月下徘徊的美妙气氛,在苏轼的笔下,如此自然而又温馨。
然后苏轼奥妙的一转,写斗转星移之征象,暗示了光阴的变革。
尤其是结尾三句,以点睛之笔,写出了光阴变革之快,表现出了对付美好光阴飞逝的惋惜之情。

苏轼描写花蕊夫人的一首绝佳词作有名度极高读完令人神往

总体来说,苏轼的这首词虽然描写的是宫廷后宫宠妃的日常生活,但是却将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写入词中,轻灵隽美,想象新奇,读来令人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