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们认为写得最快的是具有‘七步成诗之才’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2、曹植还不算最快,最快的要算宋代的寇准,他幼年时被称为“神童”。有一次他父亲宴请来宾,席间有人以《吟西岳》为题叫寇准作诗,他踱步思虑,刚迈出第二步就吟出一首五言绝句: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昂首红日近,
回顾白云低。
成诗快的还有唐代的史青。一天,唐玄宗以《除夕》为题,要他五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他果真只走了五步便吟道:
今夜今宵尽,
明年嫡催。
寒随一夜去,
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
容颜私下衰。
风光人不 觉,
已入后园梅。
二、写得最慢的诗
1、与上相反,古代有的墨客,一两句诗要写一二年或三五年。唐代苦吟派墨客贾岛,便是那个作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用推还是用敲更好,‘考虑’一词由来的贾岛。他写的:
独行潭底吟,
数息树边身。
就这两句诗,他在其后面表明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可见这两句诗苦吟了三年才成,真正的苦吟墨客。
2、五代时有个僧人,他在中秋时节吟了一句诗:
此夜一轮月
第二句苦苦构思不得,直到第二年秋才想出:
清光何处无
得到这句诗后,他喜好得像发疯样,半夜起来敲钟,甚至惊动满城人。
3、成诗最慢的要算清代桐城墨客李仙芝。有一天,他半夜起来关窗惊动了鸟叫,吟出一句诗:
推窗惊鸟梦
但下面续不起来,想不出好的诗句,不能成为完全的诗。直到五年后,他在山上听到虫叫,于是灵感袭来,吟成:
窗深寒气重,
山馆创凄清。
月夜猿僵卧,
秋虫鬼拥行。
推窗惊鸟梦,
就枕听虫声。
寂寞孤灯烬,
匡床已二更。
古代墨客太执着了,真是:吟安一个字,掐断千根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