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些才子心烦意躁时常常会登山临水,那里阔别尘凡、清净宁静,他们希望通过不雅观赏景物、融入山水,得到一种暂时的精神解脱。
下面先容两首《山中》,王勃的佳作魅力无穷,王维的名作禅意浓浓。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两首山中王勃的佳作魅力无穷王维的名作禅意浓浓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他的名作《滕王阁序》家喻户晓。
墨客曾在长安的沛王府担当幕僚,有一次他写了一篇游戏笔墨,却不知怎么被唐高宗读到,天子认为他故意挑拨亲王间的关系,于是便将其赶出王府。
这首诗创作于墨客流寓巴蜀期间,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前两句抒写了作者流落他乡之悲苦,墨客渴望与亲人团圆,可是行程万里、江水阻隔,一韶光让他难以如愿。
一个“滞”字,抒写了作者久滞长江上游。
而江水彷佛也正为才子的处境而感到悲哀,于是便有些结束不前。

才子采取了移情于物的手腕,令人深感其情状的悲戚。
“念将归”三字,可以理解成才子思念家人,也可读作亲友们牵挂游子。
结合下文可知,此时正当秋日,萧瑟的氛围让墨客深感客居的愁闷,也增长了深奥深厚的孤寂之感。

后两句一方面补充交代时节特色,另一方面更加突出地描写出墨客的悲哀心情。
山林中的秋风一直地摇落着枯叶,枝干逐渐稀疏,地面上却堆积了很多黄叶。
作者用“况属”二字,表达递进的意思,与“悲已滞”相呼应,更显得句法严谨。

“山山黄叶飞”,描述了一幅悲惨萧索的山林秋天景色图,墨客的心绪也彷佛随着落叶的翻飞而起伏一直。
作者不提一字愁情,却以景结情,传达出一种思乡念亲的深情,可谓掌上河山、字字深情,令人觉得魅力无穷。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王维是盛唐精彩墨客,他不仅多才多艺,而且生平经历丰富。
墨客晚年笃信佛禅、半官半隐,他常常从大自然中产生创作的灵感,并将禅的思维移植到诗歌中,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到一种宁静悠然的禅境。
这首诗抒写墨客山行的见闻,描述了深秋时的景致,充满了浓厚的禅意。

首句描写奔流的溪水,溪水清澈蜿蜒,时而在平地上经由,时而从岩石中穿行。
由于景象寒冷,溪流不再如盛夏时那样激流澎湃,却变成了缓缓流淌的涓涓细流,水底的细碎石块也都能清晰可见。

次句展现山中的红叶,景象越来越冷,霜重露浓、木叶凋零,枝头上的红叶也变得稀少。
但也正由于“红叶稀”,才让其在一片青翠的背景中显得更加突出。
作者仿佛描述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墨画,令人感想熏染到颜色的比拟,更能体会到墨客对山水草木的热爱、以及他的宁静心情。

后两句充满禅意,在这样让人倍感枯寂的时节,山中竟然还显得那样苍翠欲滴。
墨客悠然地溜达个中,不仅不以为呆板和烦闷,而且深感宁静和安详。
翠色仿佛可以四处弥漫,又彷佛可以亲手触摸,乃至也能溢出一种水汽,稍不把稳,就会沾湿衣服。

“元无雨、湿人衣”,这是多么奇幻的想象,唯有心境安然,才能细细地体味个中的感想熏染。
而“空翠”二字,也把一份空明和翠碧描写得极其生动,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抚慰和愉悦。

作者在无形中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官,又仿佛深入到一种禅境,没有闹市的鼓噪,没有凡尘的烦恼,却能让全体身心都得到浸润和洗涤,完备肃清了执念,也使人淡泊名利,悠然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