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都城东京,掳走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位天子,盛极一时的北宋,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史称“靖康之难”。

国家灭亡,无数仁人志士力争重振河山,此时,一位25岁的青年,满怀热血,力争收复失落地,这位英雄,名叫岳飞。
岳飞的一腔忠贞和豪情在《满江红·写怀》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整顿旧山河,朝天阙。

在豪情之外,岳飞也有失落意。
他有这样一首词,凄凉悱恻,个中,末了三句,催人泪下,这便是岳飞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诗词丨岳飞最悲凉的一首词写尽生平失落意最后三句流传千古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苦处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这一天夜晚,蟋蟀一直地鸣叫,惊醒了梦中的岳飞,他再也睡不着,于是起床,绕着台阶闲步。
四周悄悄静地,只有一轮玉轮发着朦胧的光。
为国建功立业,未老已白头。
家乡的山上松竹已终年夜变老,无奈媾和声起、阻断了归程。
想把满腹苦处付与瑶琴弹一曲。
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琴弦弹断,又有谁来听?民间称岳飞为“战神”,他的岳家军,备受百姓的支持和爱戴。
可是,勇猛如岳飞,却一贯在失落意。

1.靖康之难发生后,岳飞25岁,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登基,是为宋高宗
懦弱的宋高宗却不想规复山河,准备避战南迁,25岁的岳飞得到这个时,不顾自己官职低微,向赵构“上书数千言”,个中有这样一段: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
……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
年纪轻轻的岳飞,愿带兵拼杀疆场,收复中原。
可是,岳飞的碧血赤心只换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八字批语,还被拔除了军职。
天子不懂他的一腔热血。

2.拔除军职后的岳飞,耿耿忠心并未动摇,他先后投军张所和宗泽
宗泽非常欣赏岳飞的才干,他夸岳飞“尔勇智材艺,虽古良将不能过”,并授岳飞以用兵作战图阵,与他谈论用兵军事。
宗泽是有志向的,他意欲北伐,渡过黄河,规复失落地,持续给天子上了24次奏章,却始终得不到天子的支持。
年近的古稀的宗泽含恨而逝,临终前依然大呼“过河!
过河!
过河!
”。
宗泽已逝,北伐短命了,岳飞,这个想要规复中原的青年,再次失落意了。
此时的岳飞,还是一个小小的军官,是否,他成为大将,情形会好一些呢。

3.岳飞在发展。
建炎四年,岳飞收复了建康,这是岳家军的首次辉煌胜利,此战后,他首次觐见了宋高宗。
而后,他收复襄阳六郡,朝廷为之震撼。
他瓦解洞庭湖杨么人马,众将佩服。
岳飞已经发展为一个身经百战的精彩将领了。
岳飞犹豫满志,他重创完颜兀术,眼看收复山河有望了。
宋高宗却听信秦桧的媾和发起,连下十二道金牌,令他班师回朝。
接到如此荒诞的命令,岳飞朝气的哭了:十年之力,毁于一旦。
岳飞撤走了,金军再一次攻占了收复的河南地区。
努力了生平的志向,大好的抗金复国形势,却一朝断送。
岳飞只得仰天长叹:所得诸郡,一旦都休!
社稷江山,难以复兴!
乾坤天下,无由再复!

作为将军,岳飞在沙场上奋勇杀敌,威震四方。
作为臣子,岳飞在志向上屡屡失落意,万分神伤。
在失落意的某一天,他写作了这首《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欲将苦处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是个中流传最广的名句。
故乡难回,大志难伸,苍凉,悲壮,都在这一首词中。
是呀,朝廷中,连天子都是主和的,自己那收复山河的志向,还有谁能懂呢?

公元1142年,宋高宗为了和金人媾和,赐去世岳飞。
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时年39岁。
他的供状上只留着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光阴走过千年,人们说岳飞的业绩、敬岳飞忠义、学岳飞的爱国,他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永久记得那个上阵杀敌的青年将领,也永久记得那个在夜晚徘徊无法入眠,忧心国事的青年。

文章来源:诗词天下,版权归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平台不雅观点。

声明:如有侵权,造谣,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