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喷鼻香。
欲摘一枝倾一盏,西楼无客共谁尝?
千百年前,两位大墨客李白和白居易在被贬逐后,借酒消愁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而那发着“琥珀光”、散着“琥珀喷鼻香”的杯中物,指的便是黄酒。
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黄酒,黄酒也叫“客家娘酒,月子酒”。可以说,喝过黄酒的人,不一定是客家人,但没喝过黄酒的人就不敢说自己是客家人。客家人逢年过节都会喝黄酒,无黄酒不成宴,也是主人家待客的最高仪式,当然是“喝大碗酒、吃大块肉”的自由当酒喷鼻香已经成为空气踏上这片地皮,那一刻只须要沉醉个中了 。
黄酒,一代代客家人的母亲酒。旧时南迁的客家人,为了适应南方酷热、湿润的景象和环境,探索出了独特的食补菜谱。客家妇女有身了,吃的补品是黄酒煮鸡蛋。妇女生产完后,吃的第一道菜便是用客家黄酒做的“姜酒鸡”。
在客家地区坐月子的产妇,月子期间至少要喝掉几坛黄酒。使产后的妇女们舒筋活血、驱湿散淤、养颜健身、暖宫养胃,规复元气。客家黄酒哺育着世世代代的客家儿女。
客家妇女常年在山区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都能保持健壮的体魄、姣好的容颜,黄酒,功不可没!
喝着黄酒,不由得使人想到头顶雨笠、身穿大襟衫、背着小孩、甩着牛鞭、扶着犁耙的客家妇女。
广东人的客家黄酒,养育着时期客家人的营养酒、保健酒。从营养学剖析,客家黄酒中含有21种氨基酸,尤其是含有八种人体本身不能合成、只能从食品中摄取的氨基酸,且含量高达每升2550毫克,相称于啤酒的11倍,葡萄酒的12倍。
黄酒/月子酒餐食谱
温馨小提示:黄酒的共同特点是温补、驱寒,如果一个体质偏寒的产妇,可以多吃;但随意马虎涌现咽喉疼痛、便秘等上火症状和热性体质糖尿病的产妇适量少吃。男女老幼咸宜,保养常喝黄酒,强身健体,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