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宁朗作品

中国32节日诗词·姑爷

(壬寅虎年正月初二·2022年2月2日)

宁朗作品中国32节日诗词姑爷节壬寅年正月初二2022年2月2日

正月初二姑爷节在中原地区最盛。
相传源于明太祖朱元璋和皇后马秀英教诲女儿故事。
安庆公主出嫁那年除夕,马皇后奉劝安庆公主回婆家过团圆年;大年初一早上,朱元璋又把来拜年的安庆公主与驸马赶回婆家,哀求他们先给公婆拜年并老诚笃实地在家待一天侍奉,初二再回外家拜年。
从那时起,出嫁的闺女都不在外家过除夕夜、正月月朔不回外家拜年、直到初二才回外家拜年的习俗延续至今。

“姑爷”一词由姑娘衍生,姑娘出嫁之后,其婿被称为姑爷。
在天津,姑爷节这天,回到外家的闺女们第一件事是吃父母亲特意留下的除夕夜外家素饺子,这是属于她们自己的、可回味生平的味道。
北方还在正月初二祭财神,便是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敬拜焚化,中午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李监宅二首其一

唐 杜甫

尚觉王孙贵,豪家意颇浓。

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

且食双鱼美,谁看异味重。

门阑多喜色,半子近乘龙。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李监女儿出嫁的盛大场面以及作者受邀道贺的喜悦之情。
诗的开篇描述了李监家嫁女的热烈气氛和喜庆场面:一进李监家门就觉得到王孙贵裔的风采,豪门大家的派头十足。
他看到门后的屏风上画着开屏的金孔雀,闺阁里,棉被上绣着盛开的玉芙蓉。
桌上摆放着美味的双鱼,味道十分喷鼻香浓,门庭春风得意。
这些描写先声夺人,制造悬念,吊足了胃口。
诗的末了解开答案:原来是李监女儿新近嫁了个乘龙快婿,可喜可贺!
墨客一向穷年忧黎元,面对乾坤疮痍、庶民疾苦、自身颠沛流离都是痛楚万分,而这首诗却表现出喜悦欢畅的情绪,这对杜甫来说是不多见的。

早春郊行

清 吴询

正月二日春气微,东风习习吹我衣。

池中冰泮鱼初戏,林下花开莺始飞。

谁家庭榭且深坐,如此溪山莫漫归。

相看怀抱各自识,休问游人今是非。

赏析:作者在本诗的首联开篇便点出韶光(正月初二),引出东风带暖,吹拂我衣的切身体验。
诗的颔联接连描述罗列出冰雪溶解,鱼戏池间,林中莺飞,林下花开的早春景致。
衔接上联的同时,衬托出早春时节活气勃勃的自然景致。
在颈联中,作者文笔一转采取高下句互文对照的写作手腕,描摹出一副庭榭深坐,溪山漫归的闲适恬淡的生活画面。
诗的尾联由景入情,表达出追求一种遵守内心自我,不受外界是非束缚的空想生活状态。
大年初二,按传统习俗,出嫁的姑娘要与丈夫回外家拜年,但是这位墨客,全然分开了人间烟火,这一天,却来到了郊野,享受早春习习东风吹拂的惬意,诗篇整体以韶光为切入点,描述出一副早春活气盎然的景象。
随后,笔锋一转,由景入情,表达出屈服自我,飘然物外的豁达人生选择。

七绝 初二姑爷节

当代 晓安

绰约新妆鬓戴花,

携儿伴婿返外家。

打发不许充娇客,

酒过三杯即奉茶。

赏析:俗话说“一个姑爷半个儿”,大年初二,姑爷去看岳父岳母正是表示“半个儿”的绝佳机会。
这首诗活灵巧现地表示了“姑爷节”的场景。
行前,媳妇要装扮打扮,描眉打鬓,敷粉戴花,给自己装饰得风采绰约,妩媚动人。
还要叮嘱丈夫,要有目光见,主动干活,不要装的客(读QIE儿)式的,用饭时不能没出息,特殊是饮酒时,能不喝就不喝,实在脱不过去,最多也不能超过三杯就得停,然后就得“装孙子”,应时把茶奉献给岳父岳母或其他陪酒的宾朋。
这首诗生活气息极为浓厚,把一个心疼丈夫有些唠叨还有些世俗的女人刻画的极为真切。

正月初二日姑爷节偶成

当代 丰歌

陌上新柳袅娉婷,得意东风坐女婿。

晴天长醉清溪绕,可问泰山置新装。

赏析:这首诗以写景入手,以大年初二“姑爷节”陌上依依柳色,衬托新姑爷前往岳父家拜年的春风得意之色,然后再以晴天沉静如醉,小溪潺潺漂绕,用此新姑爷途中所见,进一步铺展其欢畅又忐忑的心情。
末了一句含义尤为繁芜,以诙谐诙谐的笔法写出新姑爷对岳父一家生活能否在新的一年里展现新气候的担心和自己能否受到岳父的喜好的忧心,别开生面,耐人寻味。

“一个姑爷半个儿”, 姑爷有“半子之劳”。
正月初二姑爷节这天各地习俗虽不尽相同,但这个传统习俗的背后,珍藏着女儿、半子对老人崇高的敬意和无言的戴德。
同时,外家要盛情接待半子,希望半子平时要好好关照爱护自己的女儿。
这都表示了团圆、和谐、和蔼的伦理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