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Jul
《代答闺梦还》是唐代墨客张若虚创作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描写了春日闺中少妇装扮梦期情人来归的情景,由试衫、开镜、妆洗、入梦、掩扉等动作描写和生理活动和心境变革,表达了对边塞之人的相思离愁。此诗次序井然,想象丰富,措辞细腻、精细、奢华,将少妇的离愁别恨都实实地落在“悔”字上。
译文
丈夫年纪轻轻就去驻守边关,妻子伫立于楼台之上,遥望着频频转头的夫君。穿上新衫才觉得到春天的温暖,装扮之后看向窗外寻觅着春光。偶有燕子飞过,透过罗幕探看,画衣上绣的花将蜜蜂都引了来。春意让桃花李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心却跟随管弦之声飘到远方,仿佛到了丈夫的身边。每天清晨都艳服打扮,等待离人归来,可是春去秋来,花着花落,该回来的人还没有归来。睡梦中也不见夫君的身影,醒后长叹,只能再次将门窗关上。
注释
⑴楼台:闺中少妇居室。⑵“情催”句:谓春日桃李争艳,像是闺中少妇春思之情所催发。⑶“心寄”句:谓相思之情寄寓于音乐之中,飞向关塞。⑷相待:与下句之“不归”,均指少妇所思念的亲人。⑸重扉:重门。
赏析
这首诗首句点题,先写思妇送走自己戍边的丈夫,依依惜别的场面凄清动人,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空间。再写离去之后,女主人公陷入漫长的苦思,但仍旧强打起精神装扮打扮,并通过用燕子、罗幕、蜜蜂、画衣、桃李、管弦等一系列意象来点缀和渲染,将思妇百无聊赖却又想借此给心上人带来惊喜的心情彰显无疑。末了作者写春去秋来,花着花落,该回来的人却还没有回来。进入梦乡的思妇却陷入了“惟梦闲人不梦君”的新的苦恼中,于孤独中醒来后又只能在重重的嗟叹声中无奈的再次掩上窗扉。这首诗对付人物生理描写的办法可谓是别具一格。句句不直接描述心境,可句句写的都是心境。这是张若虚的一首拟闺怨诗,单从墨客的存心良苦(别具一格的人物生理描写、看似直接实则蕴藉的心境描述以及借景抒怀的侧面陪衬手腕)上就可看出其是发自心底的真情流露。此诗次序井然,想象丰富,措辞细腻、精细、奢华,少妇的离愁别恨,都实实地落在一个“悔”字上。有人认为这首诗诗风近齐梁,意思便是这首诗与宫体诗有相似之处。宫体诗,顾名思义是出自宫廷的诗,宫廷文艺一样平常指雅正之音,但“宫体诗”则大多来源于民间的南朝乐府。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环绕着他形成一个以东宫僚属为紧张成员而影响颇为广泛的文学集团,他们的一部分诗歌,专写男女之情(包括传统的闺怨题材),以及女子的边幅、举止、情态乃至生活环境、所利用的器物等等。诗歌的措辞风格,紧张是辞藻绮艳、文笔纤巧、讲求音律。宫体诗常常被认为是当时宫廷内荒淫生活的反响。自梁代到初唐,宫体诗的影响延续了一百多年。生活在初唐的张若虚,其创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宫体诗遗风的影响,但他是属于针对宫体诗的缺陷而发的改良派,在诗歌创作上追求一种从内容到形式的美。从《代答闺梦还》这首诗来看:一、形式上对宫体诗的继续和发展。陈子昂评价宫体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虽不能作为一个全面的概括,但确实指出了南朝宫体诗的一种倾向,即过分追求修辞性的华美,而缺少内在感发的生命,轻靡流丽、富华呆板。但同时,不得不承认由于宫体诗对形式的过分讲求,使诗歌具有了较强的格律美。据学者统计,宫体诗中符合律诗格律的约占四成旁边;基本符合的数量尤多。《代答闺梦还》在形式上继续并发展了宫体诗风,使它在形式上具有了很强的美感。一方面汲取了宫体诗格律上的优点;另一方面摒弃了大多宫体诗过于用典、辞藻绮丽的不敷,洗去了宫体诗的脂粉气。二、内容上对宫体诗的继续和发展。《代答闺梦还》像宫体诗一样,在内容上也写:春、女性、情。“暖气春晖”、“燕入”、“蜂来”、“桃李艳”等词语点明这是个春意盘然、热闹欢快的时令,“试衫”、“开镜描述出女子纤柔的情态举止“罗幕”、“画衣”描述女子的生活环境与装扮服装打扮,“关塞别望”、“相待”等词语表明这是在写两地相思之情。这些都是宫体诗的传统内容。纵不雅观《代答闺梦还》,紧张因此描摹女脾气态举止为中央,如果大略地以传统伦理标准来衡量,很随意马虎也给出“轻艳”的评价。但实际上它是张若虚竭力追求文学的美感与抒怀性的结果《代答闺梦还》去掉了很多宫体诗淫靡浮艳的身分,描写的是一种纯美:时令的美、女性的美、相思的美、爱情的美。在诗中,春天的热闹映衬了女子的青春俏丽、欣喜好乐,反衬了女子的孤独期盼、相思离愁,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抒怀强度,美阴的相思带上了苦涩的滋味,但正是由于这份苦涩表现了纯粹爱情之美。总之,《代答闺梦还》表示了张若虚不同于宫体诗的别样情怀,以及墨客对唯美的竭力追求。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过程来看,张若虚及其作品的涌现,意味着诗坛对建安以来直至南北朝期间艺术履历的摈弃和发展,唐诗的高潮正是在这种摈弃和发展中成为迎刃而解的结果。
创作背景
张若虚出生在于繁华富庶、人才辈出的扬州,从小生活在自然风景如此奇丽、文化气息如此浓厚的环境里,自然而然就有了满腹的毓秀文章。成年后的张若虚凭借出众的才华被朝廷赏识,派到山东衮州担当兵曹,主管军队官员的人事任免。张若虚深感军中将士生活疾苦,对士兵思念亲人的心情更是感同身受,为此假借深闺女子之口写下了这首《代答闺梦还》。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墨客。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业绩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个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随处颂扬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朴拙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措辞清新幽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