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红牡丹》这首诗是选入《诸名家百花诗》的第四首,前三首我已经分别写过赏析,分别是温庭筠的《杏花》,元真的《桃花》,梁宣帝萧詧的《兰花》,前三篇赏析也在不同的平台上都揭橥过,得到了很多读者的同等好评,王维的《红牡丹》是一首别出心裁又耐人寻味的诗作,原诗如下:

红牡丹

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王维的红牡丹诗红花当然配绿叶红花还要有花语和情感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诸名家百花诗》中的《红牡丹》书影

注释:

绿艳:牡丹碧绿、娇艳的叶子,

闲且静:闲通“娴”,文雅的样子。
静,宁静的样子。
是对牡丹叶子的描述描写。

红衣:指赤色的牡丹花瓣,这是比喻的修辞手腕。

浅复深:指红牡丹的花瓣由浅到深的有层次感的颜色,花瓣靠近花蕊处的暗红,花瓣中间的深赤色,花瓣边缘的浅赤色。

红牡丹花

赏析:

红花当然配绿叶,“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自然界最绿意盎然的叶子和最嫣红的花瓣形成了视觉上强烈的冲击,尤其是牡丹的绿叶和红花这种自然界形成的天然色彩,极绿和极红的颜色搭配既新奇又毫无违和感。
红的是这么绚丽、活泼、热烈、旷达,绿的盎然、活气勃勃、新鲜。
红花和绿叶的相间依托,错落有致,红花在绿叶的衬托之下更加鲜艳,绿叶在红花的渲染之下更加明快,这种笔调的触及是极富传染力的。

红牡丹

红和绿是有生命力的,视觉上有一种极致觉得,红绿相应,在最大程度上上达到了色差的和谐统一,又有着各自迥异的明显不同,看红牡丹时,映入眼帘的嫣然的花红,看完了红花又看一下绿叶,这红牡丹的绿叶比较花红既舒缓又平和。
赏心悦目中央情得到了最大的放松,欣赏红牡丹花真是一件既养眼又养心的事情,何乐而不赏呢?

红牡丹

细品之后会有更令人惊喜的创造:以上品析了花和也颜色之后,再品这两句诗,就会创造诗句中所包含的更多细节:牡丹叶的形状和花色的层次感。
叶子是这么的闲情逸致并且伸睁开来。
花瓣的颜色是极富层次感的渐进式的变革:靠近花蕊处的暗红,花瓣边缘的浅红,中间的深红。
我不由得惊叹起来,造物主的力量是多么的神奇,可以让绿叶配红花,可以让牡丹花瓣带上不同层次的同一种颜色。

红牡丹

两种修辞手腕将牡丹花的描述与神态描摹的精细完美,“闲”和“静”是动词,是拟人化的写法,红衣是比喻词,这种描摹的写作手腕是如此的精细完美,让人不禁会有这样的遐想,这红牡丹花像是一位身穿绿衣的俏丽女子,层次渐进的花瓣色又像是俏丽女子的裙摆。
女子闲雅宁静,裙摆在微风中摇荡生姿,在阳光下顾盼生辉,美艳动人。

红牡丹

对《诗经》有一定阅读和理解的人,都知道《诗经·召南》中有一首《摽有梅》的诗,诗中通过梅子成熟纷纭落地这一自然征象,以女子的口吻说出了“年光时间已逝空悲叹” 同样的道理,同样的感叹,不一样的诗句,真可谓是同工异曲。
景物的变革每每会触及墨客的情绪天下,借景物的变革而将墨客的情绪表达出来,这种借景抒怀朴素而又自然。

红牡丹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如何更好的理解这两句诗呢?由“花心”到“愁欲断”便是红牡赤心理的一系列变革,也是红牡丹的心途经程。
不得不感叹王维真是一位能够揣摩生理的大师,一二句中比喻和拟人的外面和动态描写已经很细微了,但是还不足,短缺什么呢?原来还没有写出牡丹花的内心和情绪天下,那么王维就将这种情绪倾注到第三四句中。
仔细地品味后两句,牡丹花变得饱满了,有貌有形,有情绪有思想,外在美结合内心天下的双重描摹让牡丹花具有了丰富的情绪,将牡丹花活灵巧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红牡丹树

青春和俏丽不能永驻成为牡丹花无限的哀愁,牡丹花开放在妖冶的阳光下和,开放在和煦的东风里,可是春天一转眼就要过去了。
时令交替,光阴荏苒,这是必须要面对的现实,牡丹花的“愁欲断”的心结正好就在这里。
为什么这么说呢?由于再春天里,在这个万紫千红的时令里,牡丹花也是个中的一朵娇艳盛开的春天的符号,牡丹花的娇艳只是留给春天的,留给春天欣赏的,春天一旦迈着轻盈的步伐悄然离开,牡丹花也就会花瓣凋零,俏丽和娇艳也会跟随着春天的脚步匆匆拜别。

红牡丹

这种盛极而衰的节奏难免不免有点太快了吧,青春和俏丽为什么不能多勾留一下子呢?为什么不能永驻呢?牡丹花这样的内心天下也正是很多民气坎的呼唤,美好的光阴为什么总是如此短暂,墨客王维借牡丹花之口将自己的情绪浇筑在诗句里,借牡丹花满腹的愁肠表达出了自己的心迹,借牡丹花将这一反复被人们咏诵的花卉推陈出新,用花语表达墨客的情绪。
别出心裁的诗作,非常的耐人寻味,诗意隽永流长。

红牡丹花

作者简介:

王维我不用做过多的先容,相信是大家很熟习的一位唐代大墨客了。
但是我还是要大略的先容一下,这位从山西运城走出来的才子,不只琴棋字画了得,而且诗作更是堪称一绝,尤其对付在五言绝句诗上的成绩,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王维五言诗上的成绩发挥到了田园山水中,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将田园山水诗的创作推向了一个至高无上的高度,《山居秋暝》便是具有高度代表性的作品,对后世田园山水诗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地影响。

红牡丹

王维的生活的时期,正是佛教兴盛之际,使王维齐心专心学佛,将自己政治上的不快意融入到诗中,这反响出王维看淡名利,意欲用诗歌的额形式摆脱心中烦恼和苦闷的思想。
以是王维山水诗中还包含着诗渗禅意,流动空灵的意味,如《鸟鸣涧》。
王维生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逝世(公元761年),王维的生平创作了许多随处颂扬的诗作,也是一位相称高产的墨客,今存诗400余首。

红牡丹

《红牡丹》创作年代和成因:

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后期的年号(公元742年-公元756年),当时的作者已经五十多岁,此时正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前夕,暗流涌动,涌现了各种不安定的成分。
在一个春光妖冶、牡丹盛开的日子里,王维看到了长安城里到处盛开的牡丹,不禁感慨万千,便做了这首牡丹是借以抒发心中的苦闷和愁绪。

红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