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之名#
前面说了最为神秘的秦可卿,实在妙玉也颇具神秘感。她是唯一和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并无血缘亲戚关系的女孩子,出场不多,却排在十二钗的第六位 。妙玉出身读书仕宦之家,是个带发修行的女尼,却怪诞不经,过洁世同嫌,只落得个"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的结局。
洁,即是清洁,又是佛教所标榜的净。 空,是佛教要人看破尘凡领悟万境归空的道理。她遁入空门,阔别世俗,且高洁孤傲,又有"洁癖",是为“洁”。但妙玉真的做到“洁”与“空”了吗?
众人最感兴趣的可能便是妙玉是否真正对宝玉有情吧。如何看待妙玉对宝玉的感情?

妙玉对宝玉,有可能是一种暗恋。 她用自己的绿玉斗给宝玉斟茶,情难自禁;她口头上拒与宝玉单独会面,却又给宝玉那些梅花;她赠宝玉的生日帖,统统尽在不言中。她取中宝玉是个有知识有悟性的,芳心暗许。
妙玉貌美才高,孤高自傲,投入空门本便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她内心深处或许从未把自己当是真正的出家人,因此她欣赏聪明俊秀并超凡脱俗的宝玉该当也无可厚非。况且一个 青春闺阁女子,被迫遁入空门,生生用清规戒律压制人的本性,该是多么残酷! 她对宝玉的暗恋,正彰显了妙玉的人性美和叛逆精神。
妙玉和宝玉之间可能是相互欣赏 ,但并非情爱。妙玉给宝玉下生日拜帖,是对宝玉的讴歌。宝玉“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将妙玉比作孤居月宫的嫦娥,是宝玉对她的理解、怜惜和悲悯。
妙玉给宝玉下生日拜帖,自称“槛外人”,邢岫烟批评其“放诞诡僻”,宝玉为之辩白,“她原不在这些人中里,她原是众人意外之人。”岫烟听了宝玉这话,且只顾用眼高下细细打量了半日,方笑道:“怪道俚语说的‘有名不如见面’,又怪不得妙玉竟下这帖子给你,又怪不得上年竟给你那些梅花。既连她这样,少不得我见告你原故。”可见,邢岫烟认为她们俩是一类人,故而相互欣赏。而黛玉对妙玉的态度也一贯是赏识原谅,而非敌对,哪怕被她讥为俗人,也不与她计较。
不管哪一种,妙玉妙在有情,有对生命的热度。 姚燮说:“妙玉于芳洁中别饶春色,雪里红梅,正是此义。”说的便是这一点:妙玉,实在是外冷内热。
栊翠庵盛放的最为热烈的红梅,实在便是对妙玉内心天下的反射。作为一个出身仕宦之家的带发修行之人,她只是不得不用外在的清规戒律、曲高和寡,束缚内在对生活的激情亲切。第四十一回“栊翠庵品梅花雪”时,妙玉对饮茶用什么样的器皿、什么样的水都讲究到极点,让宝玉、黛玉、宝钗三位饱学之士、富贵之人都感到太过文雅、无言以对。 如果妙玉没有一份强烈追求生命之美的热度,就不会对茶是如此的挑剔、对人是如此有分别心、对清洁天下的追求是如此偏执。妙玉,实在就妙在有欲。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妙玉凡心未净,心恋尘凡,终极在贾府势败之后沉沦腐化肮脏之地,实在可怜可悲!
她的末了结局如何呢? 高鹗续书写她被匪贼掠去,脂批说她可能在荣府败掉队流落到瓜洲,被某个老朽不堪的财主(枯骨)买去作妾。 究竟是“无瑕白玉遭泥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