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借助饮马泉,为我们描述出一幅生动的春日边塞图。
同时,也表现出边关将士的爱国之志,抒发了自己想要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苦闷。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首联是说,杨柳丝长,轻拂水面,绿草如烟,风光绮丽。
五原饮马泉,曾是胡人饮马的地方。
这是写“饮马泉之春”。

“绿杨著水草如烟”,写出了饮马泉春日之美好,象征着祖国山川壮丽。
“旧是胡儿饮马泉”,解释饮马泉一度归胡人所有,如今又重回祖国,表达了墨客对付收复失落地的欣喜之情。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颔联是说,一轮明月,照着大地,原野上传来哀婉的胡笳声;白云悠悠,飘荡天空,不知又是哪些勇士正仗剑杀敌,保卫祖国。
这是写“饮马泉之战”。

李益​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这两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颇有李白诗歌的风格。
边塞诗,是李益最拿手的。
那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既有王之涣的大气磅礴,又有王昌龄的闺怨闲愁,可谓得“二王”之精粹。
这里的“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一样可以称作边塞诗中的千古佳句。
虚虚实实之间,将一幅边塞戍边图勾勒出来,于乡愁之中生出一份报国热心来,动听至深。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颈联是说,自古以来,寒冷冰封的一贯是关山险阻。
从今今后,这里景象解冻,春水分流,归属汉人。
这是写“饮马泉之归”。

“从来冻合关山路”,是为“曲”,是为“暗”,是为“艰”;“今日分流汉使前”,是为“直”,是为“明”,是为“乐”。
历史发展的潮流,总是在弯曲中提高。
分分合合,是历史的一定,也是常态。
但我们始终要相信,正义一定会降服邪恶,统一一定会降服分裂,伟大的中国一定会更加壮大。

“莫遣行人照容鬓,胆怯干瘪入新年。
”尾联是说,春水潺潺,宛如彷佛一壁镜子,切莫让人照见自己的容颜鬓发,害怕看到自己的干瘪而吃惊,况且又将新添一岁。
这是写“墨客之干瘪”。

大丈夫远赴边塞,便是为了立志报国,建立功名,可是身在边关十余载的墨客,却一事无成,功名未立,顿感岁月蹉跎,年华老去,心中生出无限惆怅,脸庞也变得干瘪不堪。
墨客害怕的不仅是年华老去,更是害怕壮志难酬之后的一份失落落。

纵览全诗,措辞流畅,虚实相生,纵深感强,妙句横生,情绪炙热,场面阔大,意境深远,是为边塞诗中的绝妙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