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宋朝最闪亮的词坛天后,李清照一贯生活在镁光灯下。
不要以为只有当代人才爱谈明星绯闻,古代人八卦起来,根本没底限。

从宋代到清代,关于李清照的诗词造诣和生活隐私,一贯众说纷纭,引发了一场场文坛斗嘴,李清照的形象在不断地浮浮沉沉。

1

李清照×宋代:

李清照在词坛地位的浮浮沉沉看看历代词评名家怎么评说她

她是本朝妇人中最高级的词坛高手,她是损失晚节的可笑老女人

第一个跳出来发言的人是王灼,谁叫人家有资格呢?他和李清照生活在同一期间。

他写了本书叫《碧鸡漫志》,对词人指指示点。
比如评论柳永,绝不客气地说:“不知书者,尤好柳永。
”别看你粉丝多,但粉丝的本色低,你充其量便是个流量明星。

王灼如此毒舌,评价起李清照绝不客气,他捋着胡子,絮絮叨叨说个没完:

李清照少女时写诗就很有名气,放在士大夫中已经很难得,在本朝妇人中,当推文采第一。

他老公赵明诚去世后,她就再醮了,不久又闹离婚。
搞得鸡飞狗跳,晚年节操碎了一地。

她喜好写词,啥都敢写,称得上轻巧尖辛,花样百出。
什么“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什么“被翻红浪”,什么“柳眼眉腮,已觉春心动”。
荒淫之语,肆意落笔。

才女,老夫见过,可老夫从没见过如此毫无顾忌的大家闺秀!

王灼气得说不下去。
你以为先生长西席很过分,可还有比他更过分的,比如胡仔。

胡仔跟李清照也算是同时期的人,写了一本《苕溪渔隐丛话》。
他严明声明:这是一部高大上的专业评论文集,哥是文化人,只磋商专业,谢绝八卦。

可一提起李清照,他还是没忍住,八卦得超过狗仔队,刻薄得像个长舌妇——

要说本朝的女词人,李清照还是很厉害的,什么“应是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在我们那个时期都超级盛行。

她往后再嫁给一个叫张汝舟的人,没过多久两个人就反目成仇。
她后来给赵明诚的远房亲戚綦崇礼写信,说:“可怜我桑榆晚景,误嫁那市侩小人。
”我们上层人士评论辩论起来,无不哈哈大笑。

她还很自大,对词坛名家说三道四。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说得便是她这种女流之辈。

德高望重的朱熹也李清照揭橥过评论,并啧啧称奇:

本朝妇人能文,只有李清照和魏夫人。
李清照写过“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
以是嵇中散,至去世薄殷周”。
一个妇道人家居然有这样的历史眼力、这么高的政治教化,太不可思议了。

朱熹没有评论辩论李清照的私生活,不像王灼和胡仔那么八卦。
也有人说,像朱熹这种理学名家,一向主见“饿去世事小,失落节事大”,他不评论辩论李清照的再婚,很可能李清照再婚这事,压根就不存在。

总之,在宋代,文人对李清照的文采是称道的,不过紧张放在妇人中比较。
他们只看到李清照的词流向一时,却预见不到对后世的影响会有多大。

目光如炬的人也是有的,有一位词坛超级大咖填过一首词,特殊注明“效李易安体”,向李清照致敬。

他便是词中之龙辛弃疾。
这首词是《丑奴儿近》——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

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洒脱。

野鸟飞来,又是一样平常空隙。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

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2

李清照×明代:

她是闪耀词坛的顶级名家,她是有辱家门的可耻女人。

我们再穿越到明代来看一看。
经典都是韶光熬出来的,经由数百年风吹雨打,更能看出一个人的作品到底什么成色。

深夜,在大西南的一个戍所内,一个人还在孤灯下笔耕不辍。
他是杨慎,明代三大才子之一,他博览群书,学术纯洁。
在品鉴过宋词各个名家作品之后,他推送了一条短文——

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

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

秦七是秦不雅观,黄九是黄庭坚。
杨慎首次提出李清照不仅在女词人中是压倒一切的,而且有能力和秦不雅观、黄庭坚一争高下。
不亏是大才子,眼力比王灼、胡仔等人要强得多。

嘉靖年间的文坛领袖王世贞是杨慎的粉丝,他在后面跟帖——

说到填词,李煜、晏殊、晏几道、柳永、张先、周邦彦、秦不雅观、李清照八人可称为词之正宗。
其他几个名家都不如这八位,包括苏轼和辛弃疾。

没办法,当时词坛以婉约为正宗,其他都是歪路左道。

一位叫徐士俊的老兄,多次撰文盛赞李清照,认为词坛中“正宗易安第一,旁宗幼安第一”。
也便是说婉约派李清照第一,豪放派辛弃疾第一。

还有一位叫宋征璧的墨客,他说宋词有七大顶级高手,各怀绝学——

欧阳修,其词秀逸;

苏轼,其词放诞;

秦不雅观,其词清华;

张先,其词娟洁;

贺铸,其词新鲜;

晏几道,其词聪俊;

李清照,其词妍婉。

明朝的主流不雅观点,已经把李清照与诗词名家并驾齐驱,评价远远高于宋朝。

而另一方面,李清照再嫁的事情,成为评论界关注的焦点。

宋濂老夫子声称他手头上有李清照缮写的《琵琶行》,他就展开了想象,说李清照此举肯定大有深意。
老夫子还写了一首诗,个中末了两句是——

千年秽迹吾欲洗,

安得浔阳半江水。

人家不过是再嫁,老夫子以为这是千年秽迹,须要半江水才能冲洗得掉。
为什么是半江水呢?其余半江水留给当过歌妓的琵琶女冲洗啊。

宋濂老夫子打响了头一枪,后面的人发起了弹幕式评论。
一位叫江之淮的仁兄,居然这样说:

文君忍耻,犹可以具眼相怜。

易安更适,真逐水桃花之不若矣。

还有更过分的,有位叫叶盛的藏书名家推送了这么一条评论:

文叔不幸有此女,德夫不幸有此妇。

文叔指的是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德夫指的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
叶盛咬牙痛恨李清照,为李格非和赵明诚的家门不幸扼腕嗟叹。

在明代,李清照词坛名家的地位得到确立,而再嫁事宜不仅是她的污点,切实其实是天算夜的罪过。
按照宋濂他们的不雅观点,李清照道德败环,无可体谅,最好把她封杀掉。

3

李清照×清代:

她是词坛最刺目耀眼的明星,再嫁事宜成为铁粉和黑粉开撕的焦点。

有一位叫沈谦的人,是韵学家,也是词人,他推送了一条非常有创意、非常清新的评论——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一位名叫王又华的词评人在后面跟帖——

李白也写词,李白、李煜、李清照,分别是唐代、五代、宋代词坛的顶级大咖,这个天团组合名叫“词家三李”。

清朝前期文坛盟主是王士禛,他是诗词名家,二十三岁时在济南大明湖写下秋柳诗四首,名扬天下,天下文士纷纭唱和,时称“秋柳诗社”。

王士禛是济南人,对济南同乡当然特殊偏爱。
他发了这么一个帖子——

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以李清照为宗,豪放以辛弃疾称首,这二人都是我们大济南人。
这么精彩的人才,往后不会再有了。

著名的李调元在后面跟帖——

李清照自成一家,每一首词都那么完美。

凝练处,赛过吴文英;

华美处,不逊周邦彦。

不但俯视巾帼,直欲压倒男子。

有人会提出疑问,吴文英、周邦彦是什么鬼?很厉害吗?

在清朝,这两个人备受推崇。
比如上彊村落民编写的《宋词三百首》,收录吴文英的词二十五首,周邦彦的词二十二首。
而柳永是十三首,苏轼只有十首。

李清照作为超级词坛偶像,再嫁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一定是黑粉在泼污水。

一大群李清照的粉丝站出来,要帮偶像洗刷这个污名。
个中最下功夫的是一位名叫俞正燮的学者。

俞正燮把李清照再嫁的各种疑点都汇总起来,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文章。

他提到李清照的那封《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文辞很不得体,疑似有人修改过。

他还提到,赵明诚的一位表侄谢伋称呼李清照为赵令人。
令人是命妇的一个等级,赵明诚官职是六品,夫人李清照的封号便是令人。
如果李清照再嫁,就跟赵明诚没紧要了,那赵明诚的表侄怎么还会称呼她为令人呢?

俞正燮的文章一出,迅速在文人中刷屏,大家纷纭为他点赞、转发、跟帖,一时成为主流不雅观点。

另一位给力的粉丝是况周颐,他是清末的一位词人,也是词评家。
他翻阅了各种史料,详细考证了李清照与张汝舟的行动轨迹,创造根本没有重合点。

天下上最怕负责二字,学者负责起来,再偏僻的资料都能翻出来。
有文化,太恐怖。

在清代,李清照的词坛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而再嫁事宜成为铁粉和黑粉辩论的焦点,每天吵得不可开交。

4

最有名的词评,一定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可是《人间词话》从五代到南宋的词人都评论了,对李清照却不置一词。

太奇怪了。
太遗憾了。

王国维的儿子王仲闻写过《李清照集校注》,对李清照有很高的评价——

李清照较之柳永、周邦彦,固然远在他们的上面,就比较南北宋其他大词人,也不见得有多少逊色。

对李清照的评价中,最有见地、最有影响的是沈曾植。
他是清末的学术大家,人称博古通今,学贯中西。

他认同王士禛对李清照的评价“婉约派以李清照为宗”,并提出一个新颖的不雅观点——

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之苏、辛,非秦、柳也。

沈曾植还说:“闺房之秀,固文士之豪也。
”他把李清照与苏轼、辛弃疾相提并列。
苏轼的“大江东去”,辛弃疾的“疆场秋点兵”,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生僻清”,风格各不相同,但一样是“才锋大露”,下笔畅快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