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月,是农历的末了一个月。寒冬尾月,正值数九天,最是寒意逼人。
虽然冬寒仍凛冽,大地未回暖,然而冰雪之中,却有春意萌动,有温煦透出,统统都阻挡不住时令循环的脚步。
沉沉更鼓急,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清·袁枚《十仲春十五夜》
深更半夜,更鼓响过,四处一片寂静,再无人声。将灯吹灭,窗户反而更通亮了,让人好奇,这是什么情形?原来是月光照着满天下的白雪,相互映衬,素光刺目耀眼,将黑夜彻底照亮。这样的夜晚,固然是极冷,却也充满了诗情画意,可以看雪看玉轮,清绝佳绝。
而冬尾月赏梅,也是一大乐事。
江南冬十仲春,溪上梅三两花。
载取小舟喷鼻香影,月明自棹回家。
——明·赵次诚《早梅》
江南十仲春,溪边的梅花三枝两枝地开着,疏影横斜,暗香清幽。墨客划舟游行,装得一船的花喷鼻香与倩影,在皎洁的月光下悠悠地行着,带着月色和芳香回家去,心中十分知足。那衣襟上熏染的清香,大概明朝都不会散去呢。
比较之下,却不是大家都有这样的运气,看得花开。
常年尾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赶过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南北朝·庾信《咏梅花》
踏雪寻梅,墨客是负责的。他常常想起,往年尾月过半时,梅花都已经凋落了,是为憾事。今年他特地早早来雪里探求。然而树上结着冰块,伸手而探,高高的树枝更觉寒冷。梅花还没有开呢,墨客扑了个空,而穿着软弱的他,此时才以为冷,但更多的是失落落吧。不过,梅花总会开的,说不定下一次就会有惊喜呢。
都说瑞雪兆丰年,虽说寒冷,尾月的雪带给人们更多的还是欢畅和希望。
隆冬寒严时节,岁功来待将迁谢。
爱惜梅花积下雪,
分付与东君略添些,丰年也。
——元·马致远《青哥儿·十仲春》
马致远爱惜的不是梅花,而是梅花下堆积的雪,而且分付东君再多下些吧!
他为何如此?由于他愿望来年有好的收成,雪代表着佳音。
尾月飘雪,春天仿佛遥遥无期。
林下雪消添晚汲,山中日出欠晨炊。
师长西席茅屋春犹早,只有阶前碧草知。
——宋·汪莘《尾月雪后》
雪后融化,化作净水可供饮用。山里太阳出来,还没有做早饭。这茅屋已经迎来了春天啊,不信你看那阶前的绿草,它已经通报着春的了。 就算是再偏远的地方,也不会被春天遗忘啊。
只管尾月寒冷,但随着光阴的流逝,冬天也逐渐地靠近尾声。
日脚淡光红洒洒,薄霜不销桂枝下。
依稀和气解冬严,已就永日辞永夜。
——唐·李贺《杂曲歌辞·十仲春乐辞·十仲春》
朝阳洒落一片淡红的光,桂枝上仍旧挂着薄薄的霜。然而空气中已流动着日光的和煦,冬天没有那么寒冷了,随着太阳东升,寒冷彷佛随着漫长的黑夜离开了。
而墨客陆游 ,他所经历的尾月又是若何的呢?
今冬少霜雪,尾月厌重裘。
渐动园林兴,顿宽薪炭忧。
山陂泉脉活,村落市柳枝柔。
春饼吾何患,嘉蔬日可求。
——宋·陆游《尾月》
这个尾月没什么霜雪,不用穿太厚的衣物。墨客有兴致抚玩园林,也不担心冬天的柴火不足用。山坡上的泉水淙淙地流淌,村落庄里柳枝优柔,拂动着春意。不怕食品紧缺,每天都能吃到不错的菜蔬呢。景象暖,春天也会来得早些吧,人们的日子也好过多了。
当苏门弟子受苏轼牵连,被贬黄州时,他的心情是忧郁的,他眼中的尾月,只管并不寒冷,却难免清愁。
荆棘连昌路,珠玑久化尘。
青山飞白鸟,野水渡行人。
寂寂繁华尽,悠悠草木春。
人间有兴废,何事独伤神。
——宋·张耒《尾月书事》
所贬之地到处是荆棘,让人看不到希望,就算是珠玉也终会化作尘埃。墨客无奈地望着面前的景象,白鸟在青山间飞逐,野水上有行人过渡,这地方真够荒凉啊。繁华一朝落尽,只有草木成长着。而墨客感慨,草木枯荣,人事兴废,都不过是规律和命数,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这样的乐不雅观豁达,倒也不愧是苏轼的学生。
岁末了,正是归家之时,而远在他乡的游子,也更随意马虎思念家乡的亲友。
仰看鸿雁思吾弟,连日清游只欠渠。
不知千里江南路,亦有梅花似此无。
——宋·张栻《尾月二日携家城东不雅观梅夜归》
墨客一家出城赏梅,举头看到天边的鸿雁,不由得思念起身乡的弟弟,连日来的嬉戏,却没有回家的路。不知道千里之外,是不是也有梅花如这般开放?时令总是相同的,花儿也都会绽放,而思念的人们,何时能相见?
尾月将尽,春节将至,人间的热闹与大地的复苏相得益彰,令天地间充满喜庆祥和之气。
忆长安,尾月时,温泉彩仗新移。
瑞气遥迎凤辇,日光先明龙池。
取酒虾蟆陵下,家家守岁传卮。
——唐·谢良辅《忆长安·十仲春》
想起长安的尾月,温泉旁彩仗移动,凤辇笼罩着祥瑞之气,阳光首先照耀着龙池。在繁华热闹的虾蟆陵买酒畅饮,而家家户户正忙着守岁,举起羽觞共庆佳节。
尾月是热闹的,春风得意的。然而寂静之人,却另有意境。
尾月二十五,人家拔旧年。
隐士无可祷,睡着不知天。
——宋·赵崇嶓《尾月》
尾月二十五,大家都忙着辞旧迎新,做着各种准备。然而墨客没那么多讲究和想法,一个人呼呼大睡,倒也是清闲得很。
无论如何,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寒冬欲去尚徘徊,独坐频斟守岁杯。
一夜腊寒随漏尽,十分春色破朝来。
——宋·朱淑真《大年夜》
除夕之夜,是尾月的末了一个夜晚,新年已在门外。冬天将尽,却还残留着寒意,一个人一杯一杯地喝着酒。今晚一过,尾月就过完了,冬天也完了。明朝将迎来盎然的春意。
苦寒之中,人们愿望着,春天的来临,还在尾月,喜气和春意就已浓了。那不仅是光阴的安排,分明春天已经先来到了人们心里。
-作者-
禾雨,喜好诗词的女子,在四季中探求一个个俏丽的细节,愿光阴留下温暖的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