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忠秧(资料图)

旭日湖的历史天空

——咸宁旭日湖“五七”干校文化群英诗传(上篇)

作者:柳忠秧

反思文革的重磅诗击旭日湖的历史天空

题记:

我自理解、研究文革期间咸宁旭日湖文化部“五七”干校至今约二十年。
面对这一湖历史、一湖悲壮、一湖史诗,我心涛激荡,多年不得沉着。
我以多年来研究的各种史料为诗之源泉,经数个昼夜倾情抒写,奋笔挥就这旭日湖文化群英的诗传。

北纬29.53,

东经114.17,

中国咸宁旭日湖,

公元一九六九年玄月至一九七四年十仲春,

时空定格在这里:

波光粼粼,湖影荡漾,

映照着六千文化人的肺腑肝肠。

革命与改造,苦痛和悲哀,

旭日湖的天幕上演着一曲曲历史的悲笑剧,鼓乐苍凉。

你看,他们一个个向我们走来,次第登场。

一、提着小桔灯的冰心

冰心老人提着小桔灯,

千里迢迢,一起“旭日”。

她带着一顶小草帽,

有时也破帽遮颜。

她坐在田埂上,吆喝着鸡羊,

心静如水,面庞慈祥。

一人纵目蓝天白云,

一人静不雅观青山高岗。

请听,巴金师长西席的声音响起:

冰心大姊的存在,便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二、边城来的沈从文

沈从文从“边城”发配到咸宁“五七”干校,

他站在“四五二”高地思考,

一个人孤独地构筑着他的“湘西天下”。

他蜗居双溪,行吟在野外湖沼:

“空将泽畔吟,寄尔江南管。

“独轮车虽小,不倒永向前。

他看着菜园,踏着晨光,

凭着影象续写《中国古代衣饰研究》,

铸造了中国文化研究“第二个里程碑”的辉煌。

边城——双溪梦碎梦圆,一头牵着乡愁一头连着苦难。

三、从黄河到旭日湖的张光年

忘不了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

《黄河大合唱》在“五七”干校响起。

从黄河舟子到旭日湖的农夫,

张光年走在山野湖堤的昼夜里。

他伴着天鹅、白鹤、沙鸥、野鸭成群飞舞,

冒死地呼吸天地间的新鲜空气,

在这荒凉的劳改营反思世道,参悟哲理。

他梦里飞到天涯海角的五公祠,

拜会李纲、李光、赵鼎、胡铨,

梦中他概叹:十年噩梦醒未迟,年夜难不死挽狂澜。

四、老马臧克家

臧克家这匹老马,

走进了旭日湖的沟壑田汊。

他种地,拉车,挑粪,盖房,

他吟颂着楠竹,品味着桂花的醇喷鼻香:

“忆昔初进村落,欢迎动街坊。

劳动是我师,亲手教插秧。

寒夜归来晚,烫脚留热汤。

手捧一盆火,暖身暖心肠。

主妇手中线,为我缀衣裳。

佳节选瓜果,身如在故乡……”

五、二战大、干校大力士萧乾

百战归来行改造。

看,萧乾披着一身硝烟,

从“二战”西欧沙场扎进“无期干校”。

他老当益壮,造田,“双抢”,

花甲老人变成了大力士,扛大活划大桨。

他偕夫人文浩若,

一个“牛鬼蛇神”,一个“臭妖婆”,

在无边的旷野相濡以沫。

走过王六嘴,走过胡家湾,走过沟沟壑壑,

风雨无悔,他们居住旭日湖这大自然的避难所。

六、中国果戈里、牛棚剧作家陈白尘

陈白尘悄悄收起《升官图》,欣然来到旭日湖。

他神往宁静的田园生活,

思忖着:蚊子叮人总比恶语伤人要好得多。

他寄居贾家湾,徜徉古云梦泽的宽阔。

仅仅一壁之缘,他常年守候再也不来的白鹤;

反复听着云雀在高空得意其乐地唱歌。

他一铲铲地修道路,搭桥梁,

垒大坝,砌砖房,堆柴垛。

贰心中调侃着“五七道上卖大布(迈大步)。

他创造:“五七”干校一会人多牲口少,一会人少牲口多!

柳忠秧(资料图)

七、墨客、战士郭小川

战士自有战士的品质。

郭小川穿上冰心大姐织的毛袜走进湖窝。

他以马扎为椅,当床为桌,

或在劳动时背着小黑板写起田头诗歌:

“我们剧烈跳动的心……

……直通着伟大的祖国……”

他拨着鸭毛帮厨,

将生黑鸭烫成社会主义的“熟果”。

他穿行在广阔的竹林,一直跋涉,

满怀激情写下了《楠竹歌》。

八、“左联”四条男人:冯雪峰楼适夷张天翼孟超

七旬老“叛徒”冯雪峰是旭日湖的壮劳力,

他担着粪,放着鸭,心中却一贯装着“文艺大众化”。

“专政工具”楼适夷,常常拄着拐棍走二十多里,

趟着黄泥,摔着跟头,还时时接管监管者的责骂。

藏着《宝葫芦的秘密》,告别《华威师长西席》,

作家张天翼正在社会主义干校的滩头深挖。

戏剧家孟超带着《李慧娘》的反革命罪也发配到咸宁,

他九去世生平,成为旭日湖末期“毕业生”直至悄然火化。

鲁迅的精神、“左联”的旗帜有四条硬汉发扬光大,

数十年后执政阳湖的风雪中生根萌芽。

九、雄赳赳气昂昂的周巍峙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头戴草帽,身穿运动短裤,脚踏解放胶鞋,

周巍峙着“三点式”又唱响旭日湖的滩头鱼塘:

他当着“三军”总司令,管过猪、鸡、牛、羊;

在粪坑里掏蛆喂鸭,鸭肥蛋大;

在寒冷里和泥砌砖,搭建瓦房;

在盛夏里背煤担菜,任劳任怨;

修雨衣修套鞋修油毡,盘炉修灶燃起希望;

拉车驾辕,扎搭工棚,挥汗插秧……

“我在干校拥有了黑里透红的面庞,练就了深邃发亮的眼力。

十、佛教徒周绍良

佛教徒周绍良劳改干起了看水员的活。

他耐得住清苦与寂寞,

心中宁静,与湖为伴,

他如空中尘埃、自得其乐。

一边研究《全唐诗》和《资治通鉴》,

一边给湖田放水,滋润津润着田禾。

他享受着干校的“大天地、小自由”,

在野畈地头筑就了自己的“安乐窝”。

他身受劳苦,心系众生,

静思四诺八道,默念阿弥陀佛!

十一、“老运动员”王世襄

“老特务”王世襄爱着湖区的荷叶田田、杨柳依依,

“老运动员”“受而无怨”吟哦执政阳湖的田埂菜地:

“风雨摧园蔬,根出茎半去世。

昂首犹作花,誓结丰硕子。

积完肥,捕完鱼,他又开始《养牛》:

“日斜归牧且从容,缓步长堤任好风。

我学村落童君莫笑,倒骑牛背剥莲蓬。

“老右派”苦中作乐,漫山遍野挖兰花,采野果:

“春搴兰草秋芝草,朝啖团鱼暮鳜鱼。

日日逍遥无一事,咸宁虽好却愁予。

十二、旭日湖的巾帼女英雄

附近的老百姓称冰心为会写羊毫字的小个子老太。

韦君宜这个“走资派”,她忍辱负重,干着男人的体力活,

而心在哭泣,为身边一个个的逝者默默地致哀。

文洁若伴着百口被“一锅端”到干校劳改,

万幸,他们家留下了旭日湖历史上唯一的百口福照片。

沈从文夫人张兆和体弱多病,度日如年,

老牛郎思念老织女,深情写下“双溪书简”。

抡起八磅重铁锤一天“稳、准、狠”地挥舞几千次,

在“打钎组”里的杨瑾俨然成了“铁姑娘队”的一员。

古有花木兰,今有旭日湖的巾帼撑起了半边天。

十三、长眠旭日湖的十一个无罪者

请痛挽不明去世因的翻译家金人!

请超度“负罪”旭日湖去世不瞑目的侯金镜!

请思念因“现行反革命”而被折磨至去世的孙昌雯!

请记住累倒在锅炉前诚笃本分的老艾师傅!

请吊唁累去世在湖地里的“汉奸”刘敏如!

徐南铣酒醉赴黄泉,何其无辜?!

周玉祥因病而不治,何其悲苦?!

万般悲惨患癌而殁的谢思洁,身心俱痛!

不堪凌辱绝食自尽的程穗,奇冤千古!

还有孟超、金灿然,文星坠落,天地同哭!

……

聚合离散,星移斗转,

“文明的祭园”诉说着一幕幕人间悲欢。

一湖血泪,一湖青史,一湖诗篇,

小舟自横,小雨徐来,多少很多多少沧桑,几许悲鸣。

岁月为旭日湖留下一串串不屈的身影,

时空为旭日湖定格一串串光辉的心灵。

六千人的心涛鼓起历史的风旗,

大江东去长空碧,五千年来日月明!

青山绿了诗卷,雨雪洗尽尘凡,

旭日湖的天空闪烁着六千颗不灭的恒星!

解释:

1、本诗参考了曾执政阳湖“五七”干校生活过的文化名人们的回顾、记述等资料并引用了一部份,包括一些名家的诗作,以期能更好地追思历史、写活人物。

2、诗中写到旭日湖的一些地名、村落等,在此不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