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独孤求败的十首古诗词独否孤否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墨客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感情。
措辞苍劲旷达,富有传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金陵晚望》

唐·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图画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秋日的傍晚,墨客登上金陵(今南京)城头了望,只见浮云落日映照着这座古城,一种沧桑之感涌上心头。
他预感到唐王朝危急四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末日。
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个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表现了墨客难以排解的孤独。
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乃至于往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以是只能与月光身影永久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瑶池再见。
结尾两句,点尽了墨客孤独、生僻的感想熏染。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墨客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宁静寒冷的田地。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不才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清闲寒冷的江心垂钓。
墨客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六根清净,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情是如此孤傲。
实在,这正是柳宗元由于痛恨当时那个一每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抱负境界。

《大年夜作》

唐·高适

旅社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诗的开头便是“旅社”二字,看似平平,却不可忽略,全诗的感情便是由此而生发开来的。
这是一个除夕之夜,墨客眼看着表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他却阔别家人,身居客舍。
两相对照,墨客触景生情,连面前那盏同样有着光和热的灯,也变得“寒”气袭人了。
“寒灯”二字,渲染了旅社的清冷和墨客内心的凄寂。

《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首诗是写墨客晚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阐明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
实际上,墨客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残酷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靠的惨恻心情。

《浪淘沙令》

五代·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随意马虎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正如李煜后期词反响了他亡国往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且能以白描手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楚,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五代·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样平常滋味在心头。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统统无不渲染出一种悲惨的境界,反响出词民气坎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怀做好铺垫。
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繁芜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哀。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薄暮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赓续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醉花阴》没有写离去之苦,相思之情,但仔细寻味,它的每个字都浸透了这一点。
从她时时去看喷鼻香炉里的瑞脑燃烧了多少的细节中,读者可以感到她切实其实是度日如年。
白天好不容易挨过去了,晚上更加难捱。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革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想熏染。
景既萧索,人又孤独,险些言尽的情形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知足。

◎本文转载自“古典书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