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鸩”该怎么读?
精确读音:zhèn
同音字:镇
部首:鸟
构造:旁边构造
关于“鸩”的读音,《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上标注为:“直禁切,音沉。”解释它念zhèn,而且还是唯一的读音。
二、“鸩”字怎么阐明
1.古代传说中的毒鸟。
《山海经》上有:“瑶碧之山有鸟,状如雉,恒食蜚,名曰鸩”这么一句话,说的便是:瑶碧山上有一种毒鸟,形体像鸡一样,常常喜好吃蜚,名字叫作鸩。
2.鸩酒。
鸩是一种毒鸟,用它的羽毛泡酒,也便是鸩酒,喝了可以毒去世人。有个含鸩字的针言叫饮鸩止渴,最早出自东晋葛洪《抱朴子》,上面说道:“咀漏脯以充饥;酣鸩酒以止渴。”饮鸩止渴的意思是指饮用鸩羽毛浸泡过的鸩酒来解渴。比喻用缺点的办法来办理面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的后果。
3.用鸩酒害人。组词:鸩杀、鸩去世。
三、“鸩”的字形演化
“鸩”属于形声字,右形左声,它由“冘”和“鸟”两部分组成。小篆字体中,右边的形状像“鸟”,表示鸩是鸟类。左边的“冘”,本义为多人行进,这里紧张表示伏法,为声旁。整体字义便是说饮了鸩酒(鸩酒)就跟伏法一样。后来,鸩的字形逐步蜕变、简化,就成了现在的楷体字“鸩”了。
四、“鸩”字在古诗词中的利用
1.执官饧里鸩
送成都卒黎德升赴召崔侍郎荐士召者五人三首其一
[宋]程公许
尘暗朔风急,雨淫晨景昏。
尤心长似捣,欲语吐还吞。
持底舒天步,云何塞乱源。
执官饧里鸩,名节贵与番。
朔风,北风。雨淫,淫雨,也便是滂沱大雨。本诗作者程公许,字季与,一字希颍,号沧州,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人,一说眉山(今属四川)人。中国宋代词人,官员。全诗大意为:强劲的北风呼呼地吹,尘土到处飞扬,天色都暗淡下来,滂沱大雨随之而来,清晨景致更是一片阴暗。我的心十分忧虑,就像捣磨一样平常,想说一些话又把话语咽下去。想将心底的想法向天空之上伸展,却又被纷乱的云所阻挡。权贵们肆意玩弄权益给百姓增加赋税,宛如彷佛在饧里藏毒,而名节还与玉璧一样宝贵。墨客以朔风、暗尘、淫雨、乱云,描述了一幅景致惨淡、气氛沉重的画面,以自然阴暗之景映衬社会阴郁之景,表达了墨客对当时社会腐败征象的控诉和批驳了。
2.鸩媒一去苦相思
空谷 其一
[清]舒位
空谷佳人绝世姿,鸩媒一去苦相思。
天寒修竹娟娟静,翠袖苍茫独立时。
空谷佳人,指怀才不遇的文人。鸩媒,长于言辞的媒人。本诗作者舒位,字立人,号铁云,直隶大兴(今北京) 人。全诗大意为:空谷佳人有绝世的风采和才华,(想要出山抒发志向)。让鸠媒去向赏识的人推举,却一贯没有,使佳人日思夜想,十分愁苦。暮色苍茫,景象逐步寒冷,墨客却独倚修竹,始终保持如竹的气节,甘心受冷遇也不随世俗浮沉。作者以佳人比喻怀才不遇之人自喻,表达了墨客一贯怀才不遇的惆怅心情以及依旧坚持自我如修竹一样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操。
五、结语
酒不醉大家自醉,鸩要毒大家难拒。汉字文化意味深长,“鸩”的音形义的变动,无疑解释中原文化一贯传承发扬着。身在名利场,要始终心放长远,眼有庶民,干事不能“饮鸩止渴”,不然“鸩鸟早亡,鸩毒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