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人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 由于这首诗,苏州枫桥、寒山寺也名满天下, 自面世以来, 历代墨客们反复吟咏唱和, 历经千余年而不衰。
天边残月,古桥丹枫, 荒寺疏钟, 星星渔火、江岸独舟……好一幅诗意盎然难描难摹的泼墨山水图!
由于有了张继的这首诗,就连附近的江村落桥、听钟桥等地也秃子沾了玉轮光而游人纷至沓来(“皆因张继诗得名”)。
自从张继“夜半钟声”响遏行云后,文人骚客们不谋而合钟磬齐鸣,附庸风雅的凡夫俗子也以到寒山寺敲几下钟为荣。对此,不明觉厉的欧阳修难免泛酸,在其诗评《六一诗话》中批评有的墨客无病呻吟:“墨客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为此,他特意举例解释,指出“如三更不是打钟时”。
欧阳修大约没有到过苏州,以是贸然臧否《枫桥夜泊》,给了张继差评,却不知“吴中山寺,实以夜半打钟”(宋-叶梦得《石林诗话》),一欠妥心,闹了大笑话。
寒山寺不免屡有兴废, 但悠扬宏亮的钟声却穿梭古今,始终不绝如缕。清澈幽远的钟声飘越了千山万水,传到了芳邻东瀛公民耳中。日人在玩味过唐人诗意后,身不能至却心神往之,渴望一亲古寺名刹,聆听大唐遗韵。
殊不知,寒山寺几度兴废,张继时的唐钟在历代兵燹中早已石沉年夜海。明代嘉靖年间寒山寺僧本寂用募捐所得重新铸了一口巨钟,激越的钟声引来了无数倭寇贪婪的目光,大明子民无奈只得将巨钟销融为炮,瞄准了他们开火。
再后来,寒山寺的钟被日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钟之势请回了列岛。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苏州公民重修寒山寺,并哀求日本方面归还古钟。日本有位高僧山田和尚,在佛祖前发下宏誓要找到古钟着落,但千辛万苦仍不得踪迹。这一来尴尬了,正不知如何是好时,乐善好施的日本信徒众筹出资铸了一口仿唐式青铜乳钟,于 1906 年送归寒山寺。
只是这新铸的钟音质不敢让人阿谀,而且声音也无法传出很远。寒山寺僧众见状,除齐颂佛号之外也只有徒唤奈何了。
1920 年4月13日,康有为到寒山寺不雅观光览胜,见大雄宝殿喷鼻香火冷寂,佛灯阴暗,匍匐在蒲团上感慨再三。一举头看到了悬挂着的这口钟,立即起身上前鉴赏,这难道便是敲了一千多年的唐钟?
细不雅观之下,创造钟身上所刻《苏州寒山寺钟铭》乃是故友、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所撰。大意为:寒山寺业已破落,传入我邦的那口钟,早已不复存在,现觅于全国而不可得,只好再铸一新钟清偿,希望往后不再提这件事。
忘却历史,意味着背叛现在。
康有为虽然与伊藤博文有旧谊,但看到他公然为日人的匪贼行为狡辩时,也不禁恨得咬牙。感慨再三,作诗云:
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风。
勿使丰干又饶舌,化人再到不空空。
直到本日每年的元旦,许多日人不远万里跋山涉水都要赶到苏州,亲自敲一敲钟,或者看一看寒山寺中的诗碑,听说由于人潮彭湃摩肩相继,无法如愿的人,只好退而求其次,购买一幅《枫桥夜泊》的拓片以偿庶愿了。
流传千年不衰的唐诗有许多,但说到最具影响力的,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该当是当之无愧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