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若何赏析杜甫的唐诗《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剖析一首诗,一样平常都要理解背景、主题、典故....

若何赏析杜甫阁夜 说一说诗圣这首诗中的两种诗病

除此以外,老街的习气还要确定是什么诗体,如果是格律诗,就看其平仄、对仗、黏连、押韵,这四项是格律诗的基本哀求,为了符合规则须要墨客遣词造句、辗转腾挪,最见里手功力。

其余还要研究一下章法、句法和练字。
特殊是找一找今古平仄不同的字,这些字一样平常是入声字,见得多了记住的也多。
其余还要找一找一首诗是不是有些小毛病。
这些都有助于提高自己诗词创作的水平。

一、《阁夜》诗体 仄起仄收七律

杜甫的这首诗是标准的七言律诗,押韵下平二萧。

岁暮阴阳催短景,中仄中平平仄仄,

天涯霜雪霁寒宵。
中平中仄仄平平。

五更鼓角声悲壮,中平中仄平平仄,

三峡星河影动摇。
中仄平平仄仄平。

野哭几家闻战伐,中仄中平平仄仄,

夷歌数处起渔樵。
中平中仄仄平平。

卧龙跃马终黄土,中平中仄平平仄,

人事依依漫寂寥。
中仄平平仄仄平。

七律每句的第一字都是可平可仄,以是标识为“中”。
第三个字除了“中仄平平仄仄平”句式以外(避免孤平),也都可以标识为“中”。
注:《阁夜》没有救孤平的句式,都是标准的律句。

其余,这首《阁夜》也没有一处拗体句,是极其标准的七律。

二、今古平仄不同的几个字

从上面的平仄句式可以看出,有几处今古韵平仄不同之处须要把稳。

1、三峡星河影动摇。
中仄平平仄仄平。

峡,这个字属于平水韵【入声十七洽】。
入声字都是仄声字。

2、野哭几家闻战伐,中仄中平平仄仄,

哭,【入声一屋】,伐,【入声六月】

注:峡、哭、伐都是古入声字,在普通话里都成了平声。

阅读古诗和创作旧体诗词,今古不同的入声字是最难节制的地方,由于今古平仄不同,以是在作格律诗的时候很随意马虎出律。
办理的办法之一,是闇练节制格律规则,这样在阅读格律诗的时候,很随意马虎看出今古平仄不合之处,读得多了,自然记住的也多。

其余一种办法便是多写,学甚至用,用的多了,更随意马虎记住这些今古不同的字。

三、典故 水中着盐 饮水乃知盐味

这首阁夜用了几处典故。
卧龙,指诸葛亮;跃马,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
须要特殊讲一下的是“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南宋胡仔编撰的《苕溪渔隐丛话》中评价杜甫用典:

作诗用事,要如禅家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
”此说,诗家秘密藏也。

并且《苕溪渔隐丛话》专门评价说:

如“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人徒见凌轹造化之工,不知乃用事也。
《弥衡传》:“挝《渔阳操》,声悲壮。
”《汉武故事》:“星辰动摇,东方朔谓:民劳之应。
”则善用事者,如系风捕影,岂有迹耶!

而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说:

凡墨客作语,要令事在语中而人不知。
余读太史公《天官书》:“天一、枪、棓、矛、盾动摇,角大,兵起。
”杜少陵诗云:“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盖暗用迁语,而语中乃有用兵之意。
诗至于此,可以为工也。

由此可见,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
胡仔说出处是《弥衡传》、《汉武故事》,而周紫芝说这两句出处是司马迁的《史记》。

对付典故的认识不同,对付一首诗的理解也会有些差别。
以是有诗无达诂一说。

四、阁夜简析

这首诗的释义随便百度即可,老街只管即便简短说一下。
这是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好友先后逝去,战乱仍频,感时忆旧的杜甫,表现出非常沉重的心情。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章法安排。
第一联写的是韶光与景象,也有一种时期背景的象征;中间二联写的是社会动荡(第二联一听一看,写山川景中含情,第三联写时局忧国忧民);末了一联“诸葛亮、公孙述”也“终黄土”,传达出了一种无可奈何、见不到希望的痛楚,结尾有今古之叹言外之思。

句法的变革。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两句都是格律诗常见的倒装法。
由于“闻战伐”才会哭,渔樵之处才会传出歌声,夷,偏远地区或少数民族之意。

由于要符合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因此格律诗的句法与古体诗或者散文的句法不同。

五、两处小毛病

1、四平头

这首诗八句的开头两个字都是名词,岁暮、天涯、五更、三峡、野哭、夷歌、卧龙、人事。
一样平常中间二联有这种征象被称为“四平头”,是要只管即便避免的,而这首诗八处有这种征象。

2、句法构造

《阁夜》句式的构造单调短缺变革,八句如此更该当避免。
作诗类似于砌墙垒砖,这样不交错直接摞起来的墙随意马虎倒掉。
老街的比喻虽然不恰当,但是意思差不多。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结束语

诗圣杜甫的这两个小问题,在唐诗中并不少见,这些规则也并不影响诗意的表达,不过后人作诗越来越把稳避免这种重复。

这些“潜规则“都是作诗的细微之处,前几天老街写过《格律诗平头、失落黏、上尾、三仄尾、三连平、落韵、撞韵必须避免吗》,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当然这些都不是大忌,不能因此而害意。
如果不影响诗意表达的话,还是避免为好,只管即便多一些变革。

@老街味道

格律诗平头、失落黏、上尾、三仄尾、三连平、落韵、撞韵必须避免吗

苏轼春节写的《守岁》诗有蹊跷之处 东坡师长西席也犯押韵的缺点吗?

除了家祭无忘告乃翁 85岁的陆游还写过 也信美人终作土

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写错了吗?袁枚很生气 考据家不可与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