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一样平常来说,非常工致的对联一样平常不会用词性不同的词来对仗,但是古人的对仗比较灵巧,有很多相对宽松的对仗办法。作诗如果太拘泥于工致的对仗,反而随意马虎合掌或者限定意境的营造。
在流传下来的古诗里,可以看到不少数词对仗动词、名词、副词、形容词的情形。
一、古诗中的数词古诗词中的数词,不只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千百万亿等数目字,还有:孤、独、无、再、双、数、群、众、几、半等字。例如唐代墨客方干的《上杭州杜中丞》,寒角细吹孤峤月,秋涛横卷半江云,孤对半:
昔用雄才登上第,今将重德合明君。苦心多为安民术,援笔皆成出世文。
寒角细吹孤峤月,秋涛横卷半江云。掠天逸势应非久,一鹗那栖众鸟群。
又如万楚 (唐)的《五日不雅观妓》,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敛鬓斜,一对双: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争艳华。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敛鬓斜。谁道五丝能续命,却令今日去世君家。
二、多词性的数词有些词有多种词性,例如独,在古汉语中是数词,也是副词,有时候也当作名词和动词。
1、名词
不算操心运枯木,且废为官恤惸独。门前有吏吓孤穷,欲诉门深受冤哭
在唐朝 赵抟的诗《废长行》中, 不算操心运枯木,且废为官恤惸独,“独”是名词。
2、副词
这个“独”在杜甫的《登高》中是副词: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羽觞。
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独”与“常”相对,在这里有“少”和“多”的意思。用来润色动词的“独”,在这里是副词。
3、数词
权德舆 (唐)的绝句中,独,对孤,是数词对数词。
孤舟漾暧景,独鹤下秋空。安流日正昼,净绿天无风。
三、数词对名词名词对数词实在也很常见,不过这里的数词多是偏正词组中对付中央的润色部分,例如下面这几个例子:
1、杜甫的《上白帝城》是一首五言排律,节选如下:
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天欲目前雨,山归万古春。
英雄馀奇迹,衰迈久风尘。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国人。
天欲目前雨,山归万古春。个中目前对万古,都是韶光名词词组,实在很工致。“今”对“万”,名词对数词。
2、广宣 (唐)《玄月十五昼夜宿郑尚书絪东亭,望月寄杜给事》
霜天晴夜宿东斋,松竹交阴惬素怀。迥出风尘心得地,可怜三五月当阶。
清光满院恩典见,寒色临门笑语谐。霄汉路殊从道合,往来人事不相乖。
这一首的颔联:迥出风尘心得地,可怜三五月当阶。“风尘”对“三五”挺不般配,可是“风尘心”对“三五月”就工致多了,风尘是润色心的,三五是润色月的。风尘对三五,名词对数词。
四、数词对动词
无,既可以作为数词也可以作为动词 。
1、唐代栖蟾的《居南岳怀沈彬》:
石房开竹扉,茗外独支颐。万木还无叶,百年能几时。 隔云闻狖过,截雨见虹垂。因忆岳南客,晏眠吟好诗。
万木还无叶,百年能几时,无在这里是动词,几时的几是数词。
2、孙昌胤《和司空曙刘昚虚九日送人》:
京邑叹离群,江楼喜遇君。开筵当九日,泛菊映浮云。朗咏山川霁,酣歌物色新。君看酒中意,未肯丧斯文。
开筵当九日,泛菊映浮云,九日对浮云也是宽对,九对浮,是数词对动词。
五、数词对形容词
1、贈美人四首 其三(唐·方干)
酒蕴天然自性灵,人间有艺总关情。剥葱十指转筹疾,舞柳细腰随拍轻。
常恐胸前春雪释,惟愁座上庆云生。若教梅尉无仙骨,争得仙娥驻玉京。
第二联,剥葱十指转筹疾,舞柳细腰随拍轻。十指对细腰也很工致。十,对细,数词对形容词,这里的对仗紧张是“手指”对“细腰”,十和细都起到润色后面名词的浸染,并不主要。
2、 杜甫的诗,《寄贺兰铦》:
朝野欢娱后,乾坤震荡中。相随万里日,总作白头翁。岁晚仍别离,江边更飘蓬。勿云俱他乡,饮啄几次同。
相随万里日,总作白头翁。这里“万里日”对“白头翁”,也是名词的词组相对。万里日的日是韶光,韶光对人物是一种宽对,杜甫在《秋兴八首》中也有这种用法: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当年。新主对当年,人物对韶光。老街有点扯远跑题了。
好,再回来说一下,《寄贺兰铦》中的万对白,也是数词对形容词。
六、数词对副词
1、唐·于鄴《天南怀故人》 :
独行千里尘,轧轧转征轮。一别已多日,总算作老人。 洞庭雪不下,故国草应春。三月烟波暖,熏风生绿蘋. 。
一别已多日,总算作老人。与“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异曲同工,总和常意思差不多。一,对总,数字对副词。一,润色别,按照当代语法是可以当作副词来看待的的。这里也是少和多来比拟的意思。
2、著名的借对 杜甫《曲江二首》
朝回日日典春衣,逐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平凡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这首诗里的颔联非常出名,个中“平凡”对“七十”是著名的借对。寻、常,都是古代长度单位,但是平凡组合到一起是副词,例如杜甫另一首诗《江南逢李龟年》诗:\"大众岐王宅里平凡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大众
结语
学习格律诗创作时,对仗很见功夫,一定不要拘泥于工对,要敢于利用宽对。如果想节制这种技能,必须要多读古人作品,同时多加练习才能利用自若。闇练了往后,被某些“诗友”责怪对仗不工致时,心里也不会发虚。
古诗的语法与当代散文的语法不同,如果都用本日的当代语法套用,会创造古诗有很多的病句,我在《只背唐诗宋词写不出好诗 先花10分钟学学诗家语》引用过钱钟书的话:
……盖韵文之制,局囿于字句,拘牵于声律,散文则无此限定。……故歇后倒装,不通欠顺,而在诗词中熟见习闻,安焉若素。......各自不同,韵文视散文得以脱期减等尔......属词造句,一破“笔墨之本”,倘是散文,必遭勒帛。
上文中用当代的语法来阐明数词与其他词性的对仗,并不符合古人的认识。古人没有什么副词、形容词等词性划分,常常大略地分为实词(名词)和虚词(其他)。一样平常实词相对,虚词相对就可以了,以是会有那么多的宽对,这正是我们当代人学习古诗的难点之一。
其余要把稳偏正词组是由润色语和中央语组成的,润色语哀求宽松,中央语的词性相对哀求更严格一些。例如“风尘心”对“三五月”。
@老街味道
老街诗词闲话72-写出好诗一定要学会利用诗家语
老街诗词闲话136-对仗种类与前世今生 10分钟理解诗词创作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