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愿我们懂得知足,生活可以劳碌、怠倦,但是心态要清闲、诗意从容。

喝喝茶,饮杯酒,朋友一起聊谈天,随心随缘,逍遥清闲,洒脱从容。

赋得蝉

南北朝 褚沄

诗词  余生心有所愿愿有所成

避雀乔枝里,飞空华殿曲。

天寒响屡嘶,日暮声愈匆匆。

繁吟如故尽,长韵还相续。

饮露非表清,轻身易知足。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均有象征的意思,由于措辞笔墨本身便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隐喻系统。
隐喻的根本即人与自然的基本相似性。

墨客总是不厌其烦地舆想我是树,是蝉,是鸟,是云等等,企图通过忘我、脱我、化我而与天下合一。

浣溪沙·转烛秋蓬一梦归

五代 李煜

转烛秋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

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

登临不惜更沾衣。

这首词写作者怅恨无依、登临感怀的景况。
词的上片以“人生如梦”开篇,感叹自己身如“转烛”“秋蓬”,恍在梦中。

既然人生如梦,则不如常在梦中,由于大概只有梦中才能得归故国,重拾旧欢。
心愿难遂,怅恨难消,这统统看来彷佛天意,自己只能在这凄苦寂寞的现实中徒唤奈何了。

西江月·闻道双衔凤带

宋 苏轼

闻道双衔凤带,不妨单著鲛绡。

夜喷鼻香知与阿谁烧。
怅望水沈烟袅。

云鬓风前绿卷,玉颜醉里红潮。

莫教空度可怜宵。
月与佳人共僚。

听说佳人佩带过双凤共衔的绣绶带,软弱穿着代替薄绡也不碍事。
夜晚的喷鼻香不知为谁而烧,帐然望知名贵的喷鼻香木烧烟袅袅上飘。

如云集的鬓发在风前被卷成绿圈,如玉白的脸面醉酒往后而泛起红晕。
不要白白度过这嗔爱的良宵,玉轮和美人是共同美好的。

全词,上片先写薄命佳人的良苦存心,改装,拜佛,回答“与阿谁”的问题;下片再写薄命佳人的虔诚心态,惜时,望月,以实现共度良宵之美愿。

赠柳圆

唐 李白

竹实满秋浦,凤来何苦饥。

还同月下鹊,三绕未安枝。

役夫即琼树,倾柯拂羽仪。

怀君恋明德,归去日相思。

秋浦满是竹实,凤凰来到这里怎么还会饥饿?还同月下的喜鹊,绕了三圈都没有找到可以安然栖息的枝条。

役夫你便是琼树,倾斜下垂的枝条庇护。
敬仰你的高尚风致,别后会昼夜把你思念。

诗的开头用凤雏依梧桐而栖和啄食竹实的典故,解释秋浦地方政绩得民气,自己对此地很留恋,接着又用曹操诗强化这种感想,然后把话题转向柳圆,表达自己的心愿。

秋夜月中登天坛

唐 姚合

秋蟾流异彩,斋洁上坛行。

天近星辰大,山深天下清。

仙飙石上起,海昼夜中明。

何计长来此,闲眠过生平。

这首诗意境洒脱雄浑,表达了墨客想阔别世俗骚动,在安宁中度过生平的欲望。
全诗措辞清丽,想象奇特,尤其是中间两联,高旷悠远,字句圆熟,读来颇令人玩味。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去世、爱离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世事如烟,捉摸不透,愿你今后余生,心有所愿,愿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