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语出宋·赵嘏《长安秋望》。
描写墨客秋日拂晓登楼所见的景致:残星几点挂在天边,一行大雁飞向南方。
忽然一阵笛声划破晨空,依稀可见有人倚楼吹笛。

2. 隔岸一声牛背笛,和风吹落渡头云。

语出宋·惠嵩《晒台道中》。
渡头,渡口。
此写牧童吹笛于对岸、渡口微风无云的景象。

八首咏笛古诗词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3. 羌笛何须怨杨柳,东风不度玉门关。

语出唐·王之涣《凉州词》。
怨杨柳:即怨离去之意,由于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就会引起离去的愁思。
羌笛为什么要演奏《折杨柳》那样悲哀忧怨的曲调呢?要知道,温暖的东风是吹不过玉门关的啊!
这首诗蕴藉地指出天子不关心远边戍卒,抒写出塞上士兵的苦闷与怨情。
后人说到杨柳或西北边陲等。

4.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语出唐·陈羽《从军行》。
此写行军的威武之势。
前句写听觉形象,后句写视觉形象。
虽然两句都不见人,但给人的觉得则是横笛声中、红旗之下有一支强大威武的军队正在连忙提高。

5. 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学习崔笛子须要一百日,学习吹箫须要一千天才能学有所成,想要拉好这小小的胡琴都能把腰累折。
这句话比喻做什么事情,都须要一定的学习过程。

6.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语出唐·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悠扬动人的笛曲《梅花落》从楼上随风而下,就像在五月的江夏洒下纷飞的梅花。
此乃以比喻修辞手腕描写笛曲幽美动人的效果。

7.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语出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悠扬的笛声在暗夜里传送,随着东风布散到全体洛阳城。
诗句写作者在春夜里听到笛声感到亲切而憧憬的心情。

8.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语出唐·李益《春夜闻笛》。
迁客,贬谪之人,此指墨客李益,此时正被贬至江淮。
此言春夜闻笛而引发的思乡之情
除了抒发墨客的思乡之情外,诗句还表达了其余一个意思,这便是夸吹笛人笛声的哀怨动人。
由于它不仅使身在军中的迁客闻之顿生思乡之情,而且使南飞的北雁听了也起思乡之情,连夜飞回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