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著名文学家江淹的代表作《别赋》中有一句话,千百年来不知冲动了多少人。这一句便是“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从古至今,“送别”一贯都是一个令人伤感的话题。无论是亲人送别,朋侪送别,还是恋人送别,送别都是令人伤感的,令人惆怅的。
因此,在古典诗歌中,那些描写“送别”的诗作也每每都充斥着一种惆怅忧闷哀伤的感情,显得深情而凄美。可是,本日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送别诗却非常具有喜感,光看题目就会让人歕饭。可是,诗作的内容却非常伤感唯美。这首诗便是唐代墨客贾至的《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贾至,唐代墨客,紧张活动于唐天宝年间。洛阳人。公元759年,墨客因事被贬为岳州司马,而诗题中的“王八员外”也被贬长沙,于是两个“同是天涯沉沦腐化人”的朋友,便在巴陵夜别了。这首诗情韵新奇,是唱给天下横遭贬谪的失落意人的歌。
从诗题中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作者在巴陵的一个夜晚,送别一个姓王的排行第八的员外时所做。实在类似的诗题,我们在古典诗歌中常常见到,比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王维《送元二使西安》,李白的《送裴十八图南》等等。
以是,这个诗题本身并没有什么可以值得说道的。关键是墨客送别的这个朋友,他姓“王”又排行第八,那么“王”和“八”组合起来就令人产生了莫名喜感。至于“王八”是什么意思,中国人都知道。那么,为什么墨客要用这样一个会让人产生尴尬的题目呢?答案只有一个,“王八”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带有贬义的词语。
好了,关于诗题,咱们就不要再去纠结了,咱们来看看这首诗的内容写得怎么样。整首诗的意思是:当我告别故乡洛阳的时候,正是柳絮纷飞的时令。此刻,我千里跋涉来到三湘,已是梅花开放的寒冬了。一个柳絮纷飞的时节,我告别了故乡洛阳,人间间充满悲欢离合,那些盛衰荣辱就犹如浮云一样,都是过眼云烟。可是,我们之间依依惜别的情意,却像那悠长的江水一样,绵绵不绝。
诗作首句用“柳絮飞”和“梅花发”来暗指光阴流转,时令变换,充满诗情画意。此外,“柳絮飞”会使人想到“杨柳依依”的画面,“梅花发”会使人想到“梅花傲雪”的坚韧,既点明时令、地点,又渲染气氛。柳絮纷飞,人生无常,离合无常,回忆当初被贬的情景,墨客不胜感慨。
诗作三四句“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更是缠绵悱恻。“世情”,人间间的盛衰成败悲欢离合以及人情冷暖等。在这里墨客用“浮云”两个字来形容世情,既有对人生无常的无限感慨,又有对朋友的抚慰。
墨客和朋友命运相同,此刻更加惺惺相惜。因此,才有末句“离恨空随江水长”。在结局中,墨客用江水的绵绵不绝来比喻自己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形象生动。而“空随”二字即写出了朋友拜别,墨客的心仿佛也空了,随行舟远去了,也写出了朋友的离恨装满了小舟,随江水而去。一个“空”字,多么无奈而又依依不舍啊!
后世评价贾至诗风“清丽秀美,意境悠远,情韵深至”,这首诗便是其诗风的很好代表。文中“柳絮,梅花”的运用使诗作清新文雅。而“离恨,江水”的比喻又显得情深意长。总之,无论抒怀还是写景,这首诗都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只管它的题目会带给人莫名的喜感,可是它的内容还是十分唯美动人的。
传播中国古典诗词之美,须要你我的参与!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供应者。)